小学时才逐渐对镇有了概念。这个概念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楼房,一个是方便面。
我们的村庄鲜有楼房的,即使有,也是那种一楼四间房二楼只有一间房的那种,而且外墙多半并不富丽。相比镇上的楼房,市集两侧的房子都半是楼房,而且外墙都铺满了瓷砖,看起来更高级一些。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赶集,因为平时身边都是黄色砖头的房子,讲究一些的人家会在墙外刮上一层水泥腻子以使得墙壁更耐冲击;于是去镇上赶集,就真的是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第一层给我印象的当然是那些矗立的楼房。我现在还依然记得我们的镇上当时最高的楼房就是农村信用社,还没到镇上,就已经能够看到;那会镇上的空气还是很好的。这个楼房已经把我们的村庄里超越了,这是我心里对镇上的标签。虽然后来远离家乡,去过了更大的北京南京看过了更高的高楼大厦,内心依然保留着初见我们的镇上的楼房记忆。
关于我们的镇的方便面的记忆来源于我的哥哥。初中是要在镇上读的,而且一周只能回家一次。哥哥在读初中时,我在读小学,哥哥周六回家时有时就会给我带上一包碎的方便面;小时候,我对方便面还是比较渴望的,小时候农村的家里生活的并不花哨,吃饭就是吃饭,吃饭就是炒菜喝汤,并不丰富,而且印象中方便面那会还要一块钱一包,那会的一块钱并不是现在的一块钱。所以哥哥从镇上带来两毛钱一包的方便面,味道还不错,现在应该都还买不到了。这包方便面,是我和镇上的一种联系。等到后面我自己去镇上读书时,还时常买这种方便晚上下自习后犒劳下肠胃。
后来我读初中了。每周要自己骑车来回于镇上和家里。逐渐麻木了对去镇上的欣喜;再后来去不同的城市,都逐渐不再以物理硬件来衡量,是同样的道理。
以上是我对我们的镇的概念的来源。我们的镇和其他的镇区别也不大;后来我甚至认为每个城市都是差不多的,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才使得每个地方独特起来。
我们的镇上最初还是有山的,可是逐渐炸掉烧石灰卖掉了。以前还能离老远看到的山头后面也逐渐不再提起了。再接上上面说起吃食,镇上还有一种煎包使我不能忘怀,即使是现在,如果有机会还是会去买上几块钱的,而且县里甚至都无法满足我对镇上煎包的回忆。上初中时一块钱就可以买上五到七个,这会肯定更贵了吧。
在镇上待的最久的年岁还是初中两年;初一我是在别处读的。经由初中,开始去往更大的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