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云仙子
图 片(除过云仙子摄影,其它均来自网络)
寒露过,霜降始。在一个秋暮冬初,丽日晴空的周日,我有幸随终南性灵社团队一行6人驱车前往周至,参加了文学评论家国稳社作品研讨会,开展文化和文学交流活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每到秋天,那一蓬蓬在秋风中绽放的芦苇,最是率性而引人注目。
在我看来,从周至本土成长起来的文学评论家国稳社,就是这样一枝凌寒傲然挺立的终南芦苇。
在此之前,国稳社的名字我没听说过。直到我利用半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翻阅完他所著的那本《彼岸的芦苇》,脑海里才对他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现任周至县文联主席的国稳社,从第一部文艺评论集《彼岸的芦苇》,可以看出他的眼光、胸怀和文采。在周至、西安乃至陕西评论界,国稳社无疑是一位接地气、有学养、有担当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才气和锐气已逐渐显露出来。
他从上小学开始写影评并获奖,到上高中对理论性文章发生浓厚兴趣起至今,就对文学评论情有独钟,不离不弃。文学体裁形式多样,常见的文体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而且这些题材均有大市场,受众多,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商品经济时代,名利双收,实现共赢,是每个作家心目中追逐的梦想。然而,国稳社却独辟蹊径,对文学评论这个行当情有独钟,不去蹭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体的热度,而心甘情愿走一条人迹罕至,布满荆棘的路子,可见他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
他从骨子里喜爱文学评论,而且爱得坚定而专注,一旦选择,便不再彷徨和犹豫。从此,他只瞅准一个目标进行发力,只对一口井进行深挖。凝心聚力,一门心思在文学评论这条道上死磕到底。正如一句歌词所唱的:“就算是人间有风情万种,我依然情有独钟。”
国稳社的辛勤付出,也为他赢得一系列荣誉。他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西安市文联委员、作协理事。曾获全国征文奖、陕西省柳青文学奖(文学评论新人)、西安市新人新作奖和电影评论希望奖等。
研讨会上,大家对国稳社先生充满扎根基层,低调务实,接底气又充满性灵的写作倍加赞赏。近年来,国稳社先生在文学评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成绩。周至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孕育出了国稳社这样优秀的人才实在难能可贵。因此,我们有理由对这枝终南芦苇倍加呵护、关注和支持,使她在风中绽放得更加仪态万千,光彩照人。
国稳社高大挺拔,身材魁梧,是一个热情爽朗、憨厚朴实的西北汉子。
研讨会上,国稳社侃侃而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文学评论写作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他认为文学评论是一种心灵和精神的对话,是对作者的一种洞见,不是学术研究。他的评论只是从作者文本出发,而非从理论。他从近年来个人从事文学评论写作谈了三点:
一是他选择文学评论是个人爱好使然,从高中时起他就对理论性文章的说理性、通透性发生了浓厚兴趣,认为读这类文章才解馋,才过瘾。在他看来,理论性的文章,具有逻辑性和思辨性,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二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退而求其次。因为自己身处基层,没有图书馆,学习资料匮乏,没有办法搞专业性写作。所以他只能选择走文学评论的路子。
三是他喜欢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智、怡情,增长见识。他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怎样拉开档次和距离的?答案是读书。为什么有的人专注做事,醉心学问,能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而有的人却整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由于平时自己公务繁忙,他总是利用下班后所剩无几的那点可怜时间,在书海中徜徉,读书、思考、做笔记、写心得。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作为一个作家阅读要有选择性,不能满足于现状和取得的成绩。他说在今后的写作中,要进一步开阔视野,转变思维,实现自我突破,写得比现在更好一些。
在谈及国稳社对读书的热爱,不由人心生敬佩之情。读书和思考使他笔下的文字丰饶而充满灵性。
热爱文学是国稳社先生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那种对文学的敬畏情怀纯粹而永久。他的生活清贫,每天粗茶淡饭,他把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几乎全部用来买书,藏书。虽然日子清苦寡味,但他却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阅读使他的精神世界富足而丰盈。
他平时读书很用心,狠下功夫,每本书都会留下他深究细思的印记。他边读边用笔在书的空白处,写下密密麻麻的眉批和心得感悟。他读书不仅仅是读,还用心去思考。认真思考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技巧和成功之处,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广博阅读和深入思考中,阅读开阔了他的文学视野,提升了他的思想境界,最终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评论风格和价值取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他的一篇篇随笔和评论文辞优美、思考深邃,见解独特,发人深思。2003年以来,他先后在北京《中华读书报》、上海《文汇读书报》、南京、石家庄等各级各类专业报刊发表随笔评论达20多万字;有评论文章收入省作协《陕西文学研究》第二卷;2011年出版文艺批评文集《彼岸的芦苇》,列入由吴克敬主编的西安市首批签约作家丛书。
众所周知,走文学评论道路的作家凤毛麟角,因为搞文学评论寂寞而孤独,路上人少,不热闹。但在国稳社眼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少,反而不拥挤;不热闹,反而更显清静。
可以说,涉足文学评论这条道路。国稳社起步比较晚。他是从2003年才开始有意识的学习书评写作的。他是边学、边写、边琢磨、边练笔的。他为了进一步研究书评的写作方法,提升自己创作水平,他读书庞杂,涉猎面极广。他用微薄的工资,陆陆续续地轮番订阅了大量的读书类报刊,几乎将国内的同类报刊一网打尽,然后集中阅读,细心揣摩,刻苦钻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是黄金总会发光,是玫瑰总要绽放。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文学评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即便如此,他仍容不得自己有半点懈怠。他贴近生活,扎根基层,深入思考,不断地超越自我,在文字中彰显其学养深厚、孜孜以求、坚守品格的文学情怀。他说“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正是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和执着的精神写照。
在专家的眼中,国稳社的评论精准到位,拿捏得稳;胸怀大,视野广,有独特的个性和远见卓识,站得高,评得好,文字优美,像散文一样引人入胜,体现了评论家应有的人文素质和开阔胸怀。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要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当下像国稳社这样对作者有温情,对生活有人善之心,对文字有归宗意识的文学评论家并不多见。
国稳社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他之所以能在文学评论的路子上取得良好成绩,归结于他的评论注重学养、基础扎实,阅读广泛、细究文本;在布局谋篇方面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写《彼岸的芦苇》的文章他做到字字扣、句句磨,甚至于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轻易放过,因而他的文字有一定的学理性和学术色彩。
周至,虽然是一个文化大县,文学创作氛围浓郁,但是地处陕西最边远的西部,视野不宽泛。一个底层默默无闻搞文艺评论的作家,能在省城西安得到重视和关注,这是陕西文坛对基层和文学评论人才的重视,是周至的荣耀和自豪。国稳社如果能有坚持做冷板凳的信心和毅力,他一定会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也一定能写出更加惊人的文学作品来。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耐得下性子,守得住寂寞。国稳社在公务繁忙之余,忙里偷闲,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在自己文学评论的园子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并非科班出身,曾经一文不名,赤手空拳从基层奋斗到现在拥有各种头衔的职位上。凭的是他的学养深厚、勤奋努力和吃苦耐劳的拼搏进取精神。
现今社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想在熙熙攘攘为虚名浮利奔忙的草根阶层中杀出一条血路来,谈何容易?忙碌了一天,他也想躺在沙发上,与家人聊天、看电视,或与三五好友一道悠闲地喝茶、放松心情,那将是一件多么惬意而舒适的事呀。然而,他却不能那样做!因为他的心中怀揣着一个理想,他有目标,有追求。他要拼搏,要奋斗,他的心中有一团熊熊的火焰,要燃烧呢。
芦苇,从不与谁争奇斗艳,她只在深秋中兀自绽放。祝愿国稳社这枝充满灵性的终南芦苇,通过优秀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弘扬中国精神和先进文化,在文学评论方面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秋风萧瑟,芦苇随风起舞,浅吟低唱。她看似孱弱,实则坚韧而柔美。天高云阔,彩霞满天,那一枝充满性灵的终南芦苇,在斜阳下随性而曳舞,美丽而动人……她那自信从容,坚韧不拔的韵味,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风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