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2025-Nature-Generation of human adult hepatocyte organoids with metabolic functions”.
研究背景
肝脏是代谢功能的核心器官,肝细胞负责糖异生、脂肪酸合成、胆汁酸合成等关键功能。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代谢相关脂肪肝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成为全球健康挑战。然而,现有肝细胞模型难以长期维持成人肝细胞的代谢功能,且在体外培养中易发生“管腺化”退化,阻碍了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的进展。
图1:人类成年肝细胞类器官(HHO)的体外培养与代谢功能验证
image.png
image.png
-
模型构建:
- 培养基设计:使用含Wnt通路激活剂(如R-spondin1)、STAT3激活剂(IL-6)的扩展培养基(EM),抑制肝细胞分化信号(如TGF-β),维持HHO的增殖能力。
- 形态观察:类器官呈三维囊状结构,直径随时间扩展至200-500 μm,培养周期超过6个月仍保持稳定。
-
功能验证:
-
免疫荧光染色:
- 肝细胞核因子HNF4α(标志成熟肝细胞)和药物代谢酶CYP3A4高表达,证实代谢功能保留。
- 糖原储存:PAS染色显示类器官内糖原颗粒分布与体内肝细胞一致。
- 脂滴生成:油红O染色显示HHO可主动合成脂滴,模拟脂肪肝病理特征。
- 对比传统模型:传统2D培养肝细胞在7天内丢失CYP3A4表达,而HHO在长期培养中维持功能。
-
免疫荧光染色:
图2:HHO在小鼠肝脏中的再生能力与结构重建
image.png
-
移植实验:
- 操作流程:将荧光标记的HHO移植至免疫缺陷小鼠(如NSG小鼠)肝脏损伤模型(如四氯化碳诱导),术后4-8周观察整合情况。
- 再生效率:移植后HHO存活率>80%,显著高于原代肝细胞移植(<30%)。
-
结构重建:
-
代谢分区:
- 门静脉区:再生肝细胞高表达尿素循环酶CPS1,模拟氨代谢功能。
- 中央静脉区:再生细胞表达缺氧标志物HIF1α和药物解毒酶CYP2E1,再现体内代谢梯度。
- 功能整合:再生区域血管化(CD31+内皮细胞)和胆管结构(CK19+胆管上皮细胞)形成,证明HHO与宿主组织功能耦合。
-
代谢分区:
图3:HHO成熟诱导与药物毒性模型构建
image.png
-
成熟诱导策略:
-
培养基优化:
- 去除EGF以抑制过度增殖,加入地塞米松(促进糖异生)和甲状腺激素T3(增强脂肪酸氧化)。
- 添加FGF19和Notch抑制剂(DAPT),模拟体内肝细胞成熟信号。
- 功能提升:成熟后HHO的CYP3A4酶活性达到原代肝细胞的90%,尿素分泌量增加3倍。
-
培养基优化:
-
药物毒性测试:
-
对乙酰氨基酚(APAP)模型:
- 暴露于10 mM APAP 24小时后,HHO出现ATP水平下降(降低60%)及LDH释放(增加4倍),模拟药物性肝损伤。
- 病理特征:细胞凋亡(Caspase3激活)和线粒体肿胀(电镜观察),与临床毒性反应一致。
-
对乙酰氨基酚(APAP)模型:
图4:HHO在代谢相关脂肪肝疾病建模中的应用
image.png
-
体外脂肪肝模型构建:
-
诱导策略:
- 在高糖高脂培养基(含棕榈酸/油酸,比例1:2,浓度500 μM)中培养HHO 7天,模拟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
- 添加胰岛素(100 nM)和地塞米松(1 μM),增强脂质合成信号。
-
病理表型:
- 脂质堆积:油红O染色显示脂滴面积占比从基础培养基的5%升至35%,与患者肝脏活检数据(平均30%-40%)高度吻合。
- 氧化应激:活性氧(ROS)水平增加2.8倍,线粒体膜电位下降50%(JC-1染色量化)。
-
诱导策略:
-
分子机制解析:
-
关键通路分析:
- 免疫印迹显示SREBP1c(脂质合成调控因子)表达上调2倍,PPARα(脂肪酸氧化调控因子)下调60%。
- 炎症标志物TNF-α和IL-6分泌量分别增加4倍和3倍(ELISA检测)。
-
功能损伤验证:
- 胰岛素抵抗:HHO对葡萄糖摄取的响应降低40%(2-NBDG荧光探针定量)。
- 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转运蛋白NTCP表达下降70%,导致细胞内胆汁酸蓄积(LC-MS检测增加2.5倍)。
-
关键通路分析:
-
药物干预测试:
-
治疗验证:
- 使用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50 μM)处理3天后,脂滴面积减少55%,ROS水平恢复至基线。
- FXR激动剂(奥贝胆酸,10 μM)可逆转胆汁酸转运障碍,NTCP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的80%。
-
治疗验证:
图5:基于CRISPR的代谢性肝病模型构建
image.png
-
基因编辑实验:
- 靶点选择:敲除PNPLA3(rs738409突变基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使用sgRNA与Cas9蛋白共转染HHO。
- 编辑效率:通过T7E1酶切和测序验证,敲除效率达70%-85%。
-
疾病表型分析:
- 脂质堆积:编辑后HHO的甘油三酯含量增加2.5倍,脂滴面积占比从5%升至25%,模拟患者肝脏病理。
- 机制解析:RNA测序显示PNPLA3缺失导致脂质合成基因(如SREBP1c)上调,氧化基因(PPARα)下调,揭示疾病分子机制。
- 药筛应用:利用该模型测试FXR激动剂(如奥贝胆酸),显示脂质含量降低40%,验证模型的药物响应性。
研究结论
- 技术突破:通过激活Wnt和STAT3信号通路,解决了肝细胞体外扩展与功能维持的矛盾,建立了首个稳定、可长期扩增的成人肝细胞类器官培养系统。
- 功能优势:HHO在体外和体内均表现出与天然肝细胞相似的代谢、药物代谢及再生能力,且功能在长期培养后仍能维持。
-
应用潜力:
- 为代谢性肝病(如脂肪肝)的机制研究提供高保真模型。
- 支持药物毒性测试、个性化医疗及基因治疗(如CRISPR编辑)的开发。
- 再生医学中可用于肝损伤修复或移植替代方案。
意义:该研究填补了成人肝细胞体外功能模型的空白,为肝脏疾病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革新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