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个人而言,这个问题问的似乎很多余,写作有助于整理思维,提升认知,锻炼语言功底,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为以上种种好处,我们奋不顾身,一周一篇,严格打卡。
我相信,热爱读书的朋友一定拎得清畅销书和学科经典的分量,无意品论高低,只是就作者对书籍锻造的投入量,对该学科的推进成就,可以提供的养分价值而言,它们是有区别的。我们对于那些网红作家和半路出家的CEO著书立说,往往冲着他们背后的经历和欣赏去阅读,心里也清楚这些书籍无法成为流传百年的经典。我们有时候买一本畅销书,是因为作者,品牌,甚至因为喜欢的人的推荐。“读书,使人明智,识人知世。”这句话的背后立足的是“收获并改变”。不同书籍带来的收获密度质量都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书籍的命运。有的书流传百年,风靡全世界,有的书昙花一现,甚至无人问津。
那我们这群人呢?我们能够为身边这一群小伙伴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和感受?我们大都不是专业选手,虽说“我手写我心”,无价值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想来也是不受欢迎的。写作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因为文章结构、遣词造句,同一观念被不同的人表达出来也会是不同感受。阅读体验也是一件私人的事,一如感情,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大家之作,尚会有争论,更何况你我。
思虑至今,为什么而写作,该写些什么呢?如果漫无目的的写7年,那便如机器人般重复操作,哪里会有精进呢?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分享。那就变成了,“我们为什么而阅读?”
对我而言,分为两类,一类为心,为了实现认知跃迁,为了在书中周游列国,体验民俗美好,为了体验一个美好故事落泪的怦然。为了丰富视野,让自己看更广阔的世界,过更强大的人生,为了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一类为身,为了实际操作性的技能,为了如何更好的使用工具,为了让时间为我所用。
写了一个多月,希望自己的写作亦为小伙伴们提供了些许美好的体验,并与未来共勉,前几日听李源分享的法齐娅·库非的故事,他提出一个观点,成长就是选择并承受代价。成长从来不会是毫无代价的,它势必伴随着付出和承担,这也是人生,很喜欢这个观点,愿与亲爱的小伙伴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