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就是一个装逼词,没有人能为文青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导致现在的伪文青越来越多,以为自己多读了几本书,会写写几个文字,在星巴克这种嘈杂的地方捧着kindle 就是文艺小青年。真正的文青应该是读书写字对他们来说是平常得不用炫耀的事情,所有的文化气息在他们身上没有一点违和感。
那种自以为看了几本书,然后就对别人津津乐道的伪文青。而且读的书还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畅销书,跟风从众,没有自己的思想。在很多人眼里读书就是文化,不可否认喜欢看书是一件值得提倡的好事,但是若以看书来伪装自己,书里面的内容都读不深,泛泛而谈,就会造成自己的虚伪情怀。文青是需要知识来充实自己,需要独立的思考来审视社会,需要真实的想法来表达情感。不是表面的热爱就可以达到高峰,肤浅的人始终写不出也说不出事物的另一面。这个时代,太多的人让自己陷入孤独的困境,似乎孤独能求败。读一些人人皆知却又深奥到少人皆读懂的书,浮躁不安中静下心看下书,仿佛读完就领悟其内涵,对于没看过的人来说是知青,其实本身也就是一个伪文学爱好者。文绉绉地诉说世界,只是点面概括,没有实质性点出人生。
在王朔的那个年代,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青,一直到现在也不容置疑。王朔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书,跨越了一代又一代的阅历,你经历的;你未知的;他都懂,他已透彻人生的轮回。也许过去的你,会比别人成熟得快;也许现在的你,会被很多人称为文青;也许未来的你,会被生活的质变打败。别以为比别人懂得多一点,对待问题有自己独立思考,就觉得仿佛生活都是你的掌控之中。没有文化的积淀,没有生活的磨砺,你依然只是做自己罢了,依然是市井小民的一朵鲜花,而依旧不如上流社会的一片绿叶,自以为的文青在真正的大佬面前只是幼稚小儿科的道理。
社会的浮躁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泡沫,好像膨胀,实质就是虚伪。因为民谣的独立小众性看不起流行的人,听着好像述说自己亲身经历或者述说自己向往的颓废美的歌词佳肴。不是真的喜欢就不是喜欢,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外星人,看破红尘又没有勇气去出家,每天杞人忧天,评论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内容用各种深沉的词堆砌,这样的伪文青希望自己存活在书中的安静喝咖啡开电脑写文字的世界,其实倘若有一天真的实现了,他(她)会崩溃得来忿恨世界的沉觅,制造怀才不遇的现象,因为他(她)不是真正的文青,没有那样的心境追求心之所往。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文青,应该是用文化来引领自己做自己。,2002年出的一部独立电影《女导演》,这是一部伪纪录片,电影让自导自演的杨明明一举成名,在盲目跟风黑来黑去,白天看时间,晚上想人生,跟不上又心烦意乱,跟上了又麻木不仁,商业电影是光怪陆离,独立电影是抓住生命的稻草人。杨明明在导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什么私心没有任何利益可言,只是无聊,因为自己是导演专业出身,却无事可干,就想着将自己的想法生活导出来。她的手法很特别,特别得让人能看懂本来很抽象的意指。杨明明有自己的想法,有专业的积淀,有天赋的创意,将她的文化底蕴浮现在观众面前。因为真实,透彻。
不是只有书的领域才有文青,只要和文化有关的都有可能出文青。看你擅长哪一方面,思考别人的时候先把自己思考清楚,学会自谦,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写了这些,而我依然是一个只有独立思考的市井小民,正努力向文化青年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