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海经》里面尽是奇兽怪禽?
因为“少见多怪”嘛。
《山海经》如今一直被当做神话来解读,很多人下意识就认为这本书里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类似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其实神话归神话,《山海经》更加类似于地理志,记录了100座邦国,550多做山,300多条水道。而更多的文人是将这本书当做“志怪小说”来看的。好比《搜神记》,《聊斋志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就把《山海经》列为志怪小说之首。
小说这种问题故事情节虚构,但是里面的环境描写,物种描写却未必是假。
因为书里关于那些怪异动物的描写,为现在的小说影视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经过太多的鬼怪化,让我们觉得《山海经》的异兽都是古人脑洞大开想象出来的。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假设《山海经》最早的作者是一个精力极其充沛,又敢于冒险的先人,他漫游九州,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并且不断地收集各个地方的人物故事,所见所闻,再通过当时还不是很发达的文字系统记录下来,会不会发现这仅仅是一部游记?
而现代学者不断地发现印证了《山海经》中那些奇异怪兽的存在。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
这什么东西啊?蝙蝠啊。
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这是什么东西?鼯鼠啊,咱们现在很多人养了做宠物。
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
这又是什么怪兽?不就是飞鱼咯。
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
这个东西,现在还叫犰狳。这动物看见人就装死,不是“见人则眠”?
为什么会描写得那么奇怪,让人误以为是怪兽?首先是文字当时还十分贫乏,描写手法也非常简陋。你看这些描写,“有……状如……,……身,……首,……足”,作者在形容这些动物时只能用已知的有文字指代的动物来描述,自然会让读的人产生歧义。
再比如“人首蛇身”的怪物,其实不过是得了皮肤病的人罢了,看上去像长了鳞片,可是当时要是没有“鳞”这个字,怎么办呢?那就是“人首蛇身”咯。这是简陋语言系统下的描述,但是在文言文中流传下来,让后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会和想象。
还有所谓“一首八身”,这还不是怪物?其实也不过思维方式的变化罢了,这个很有可能就是八爪鱼。当然还有异兽如双头蛇,独眼猪,这些东西今天其实也不少见,咱们都知道这是畸形。
是不是一点都不浪漫,不奇幻了?
当然还有很多的动物可能灭绝了,也可能发生了变异。但是应该更多的是在语言系统上的丰富让我们对这种先秦甚至更早时期的简单粗线条的描写产生了美丽的误会而已。
这世上,本无怪物,脑洞加望文生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