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写于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迅速发展的时期。不能不说,巴尔扎克以其敏锐的嗅觉闻到了资本家身上令人作呕的铜臭味,这味道就成了老巴笔下的老葛朗台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息。
老巴刻画的人物有着鲜明的反差,一类是以葛朗台为首的拜金党,另一类则是善良天真的欧也妮、欧也妮的母亲和拿侬。这两类完全相反的人物被安排在了一起,一度让我觉得这是上帝的戏弄,那种深入人性的极度贪婪和那种深入人性的无比善良不知因何而产生,也不知因何而从未动摇与改变。
故事主要围绕着欧也妮的爱情展开,以老葛朗台等人的利欲熏心为背景,叙述了欧也妮的爱情悲剧与人生悲剧。虽然结局凄惨,但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悲剧,悲剧的发生不是由于疾病、瘟疫,也不是由于突如其来的火灾、车祸,而是由于人性,由于人性的贪婪,由于人性中的爱与善良,这个故事便注定走向了悲剧,无法更改的悲剧,读完第一章就知道一定是悲剧的悲剧。虽然,每个人物展现了人性的哪个部分是由作者强行设定的。
书中人物的人性并不复杂,老葛朗台坚持到底的贪婪只因为妻子的病而稍稍动摇,但很快,金钱的欲望又牢牢压制住了人性中善的苏醒与萌动,欧也妮人性中的贪念也只在阿尔道夫送给她镀金的针线匣时略微体现。两类人物性格的设置一直让我觉得太过泾渭分明。也许是由于时代的差别吧,尽管老巴的描写生动,有画面感,但幽默的语言始终不能让我相信这是一个带有真实性的悲剧,也始终引起不了我的共鸣。只能说,现在贪婪利己的人比老葛朗台更重视物质的享受和欲望的满足,这里的欲望,已经不单单指金钱的欲望了,要更复杂,也许更黑暗。
因为欧也妮一家的结局都太过悲惨和绝望,所以我一度憎恨这个眼里只有钱的葛朗台,无奈的看着这个比小羊羔还纯洁善良,却任人宰割的欧也妮。正如上文所言,欧也妮的悲剧不是因为辜负与背叛她的夏尔,只是因为这注定是个悲剧。
最后,欧也妮母亲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愿上帝像我一样原谅您,总有一天您也会需要怜悯。”
附:
巴尔扎克像
大师的巴尔扎克塑像没有手臂,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那天,罗丹很高兴地把他的几个学生叫来,叫他们欣赏他刚刚作完的巴尔扎克纪念像,正当罗丹把蒙在塑像上面的布给揭开时,学生们都不禁发出一声声惊叹,呈现在眼前的巴尔扎克披着宽大的睡袍,双手交叉着在胸前,两眼深深看着前方。他好像是经过了一夜的辛勤笔耕,此时正在眺望着窗外的黎明,在酝酿着一部新的巨著的问世。 学生们都被老师的这尊杰作所镇住了。其中一位学生布尔岱便指着雕像的手,激动地说:“老师,您雕的这只手简直太传神了,简直跟真的一样!”而这句赞美的话并没有让罗丹感到高兴,相反地,大师的眉头立即蹙紧了,脸上便显出了一种深深的失望表情。忽然,他拿起了一把斧子,把刀对准巴尔扎克的手臂,狠狠地砍了两刀!他的这一举动真的把在场的所有学生们都惊呆了。罗丹说:“这双手这样完美,它就不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那么就让它独立出来吧!你们千万要记住,作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不可能任何一部分都可以比它的整体更加重要!”罗丹的这样一种深刻见解,最后使他的学生们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心。自此,这尊无手臂的巴尔扎克像,与罗丹的《思想者》、《青铜时代》等一同屹立在世界艺术杰作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