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放假三天,早在一周前就与好友商议:爬山、跟驴友外游、泡温泉等等,但因诸多原因都未能实践。
临时改变计划,元月一号回娘家,元月二号同两孩儿去刚开业的科技馆。
昨天晚上儿子就定好闹钟,与姑姑家哥哥相约早上7点起床,外出就餐,8点去往科技馆。
一早闹铃响了N遍,好孩子终于在7:30起床了。8:30到达科技馆,达成一致:先去图书馆办理借阅证,借书后再去科技馆,然后去博物馆。
开车在各个馆之间巡半天,太难认了,各个馆的大门不是顺着街道的那种,好不容易东问问西打听到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门厅一侧是舒适的沙发,另一侧是一圈可以供查阅的电脑吧台。阅览室和借阅室是分开的。办理借书证的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儿子主动去填写申请表,我站到了队伍后面排队等待。
“妈妈,每个身份证能办理一个借阅证,我们可以办理两个呢,前30名赠书呢”
“我这是最后赠送的一本了。”最前面办理的人喊道。
“明天还有最后一天,可以明天再来办理”
人群中开始有人动摇拿着申请表走了。
“你俩可以先去选书,我办理完了去找你们。”
我们先去了借阅室,一排排的书籍,让我仿佛回到了上学时光,熟悉且欣喜。两个孩子拿着心里方面的书籍津津有味的读着。
我先把周围的环境参观了一下,两个方向都有可供读书的桌子和舒适的椅子,要比以往的老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人性化了。
两个孩子让我测试了一个心里方面的试题,答案是精神分裂症状明显,哈哈,我儿子喊道怪不得,那么讨人厌呢,原来是心里有问题呢。看着两个小不点调笑的表情,听着他们谈论着我听不懂的“墨菲定律”。
最后两个孩子幽默的讲他们得上学、读书,还有买的好几本书没有读完呢,允许我自己借两本书。还叮嘱好好看啊,要写读书笔记的啊,一脸坏坏的表情。
走出博物馆,驱车前往科技馆,不过几分钟的路程。一楼在两个孩子“这里适合5.6岁孩子玩”的说说中绕了半圈,二楼各种专攻,环境不错。给宝儿提议,寒假马上来了可以先看看,文体类、音乐类、棋类喜欢哪一个,回复是“太贵了,就不浪费了。”
最后一站,博物馆,因前几天刚去了省博物馆,大体的结构组织差不多,内容相比较省博物馆要微小很多。两个孩子对石器和弓箭比较感兴趣,兴致勃勃的研究了半天。
回家路上,外甥感叹:“家乡发展就快啊,这馆建的要比小时候在温州的时候大的多,精致的多。”我听着这两个小小人的对话,不仅感叹,自己莫非真的老了,跟他们有了代沟,对于自己的发现自己深感惊讶,咋弄的自己还感觉没有长大呢,怎么就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