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读书笔记
1.北京的繁华与我无关
北京的繁华不是融入在市井文化中的,它与大部分的底层市民显著地区隔开来。
你路过那么多名字响当当的单位,你可能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它们,但从来没进去过一次,今后也没机会进去,它的繁华跟你无关。
你知道那么多中字头的企业总部坐落在哪里,你甚至还持有他们的股票,你深知他们惊人的盈利能力,例如刚发布半年报的日赚2亿的公司,可惜你不是它的员工, 它的繁华你也感受不到。
你知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名校,曾经还进去参观过,现在封闭管理,也进不去了,考也考不上,自己的孩子也考不上,也无关了。
各大五星级高级酒店饭店,内部很繁华,但消费很贵,摸了摸自己的钱包,还是街边找了一家常吃的xx麻辣烫,X刀削面,黄焖鸡米饭,偶尔吃一次正经馆子还要找找有没有团购优惠券,忍受大量跟你一样想法的人排队等叫号,吃这方面依然不繁华。
Skp商场里样样都有,看着那些精致的装潢和模特般的营业员最后还是没敢进去,转头在五环外的家附近城乡结合部商场2楼的优衣库买了一身。
2.“明辨是非”有时是一种童稚状态
王小波提到自己年轻时曾读过一个剧本《芭芭拉少校》。里面的富二代年轻人一无所长,但很自豪称自己会明辨是非,结果被父亲暴损了一遍,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这个?
王小波说自己登时痛下决心,发誓自己这辈子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今天看到一些喜欢标榜自己“三观正”的朋友,给我的感觉就和那位富二代年轻人一样,通常一个人找不到其他特长了,所以只好夸自己“三观正”。
回过头来看,“明辨是非”不好吗?当然好,只是这件事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容易,是非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鲜明。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越贫瘠,评价的尺度越简单,就越觉得自己会“明辨是非”。大人带着小孩看电影很容易就有这种体验,每出来一个人,小孩子都要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有时大人会觉得很复杂很难回答,但小孩就觉得不可思议,人难道不是鲜明地分为好坏两种吗?因为他对世界评价的尺度只有好坏这一种。
如果我有什么可对年轻朋友说的,那就是千万别再做一个什么都不会,只是三观正的人,你得早日脱离这种简单而又义愤的童稚状态。
3.发朋友圈的真正意义
我们发状态写文字拍照片,不是为了告诉谁,我做什么了,吃什么了,和谁在一起,更不是要得瑟给谁看。而是有一天自己真的老了,搬着凳子无事可做晒太阳的时候,能拿出自己的流水式日记看一看,回忆一下那年的时光,和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自己年轻时的容颜。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而且活的真实而精彩。
4.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反差
很多人有个误解,以为体力劳动者,比如农民工、送快递的、送外卖的、厂里干活的,都是要钱不要命的。只要给他一个月三千块,他就可以当狗。这种观点,恰恰是偏见和傲慢。
真相反而恰恰相反,真正干活不要命的,反而是坐办公室的人,为什么?读书还可以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智力不错的;还有一种是很努力很听话的,坐在教室里几个小时都能安心听课的,这些人考个普通大学,毕业了进办公室加班加点也是很听话的。而办公室工作就那么些,一个萝卜一个坑,丢了就不好找了,请个假还要看老板脸色,休个年假还要几个同事商量一下轮流,生怕业务没有足够的人手做,女同事想结婚、生个孩子,还要担心老板不让自己升职,怕被边缘化。这些人从小就很听话,找了个自以为坐办公室的“人上人”的工作,能不珍惜么?
反观在厂里干活的,绝大多数都是小时候读书一般的,读书的时候就沉不下心来,去厂里干活也是。本来长时间干活就不太乐意,有点危险了,还要去卖命?上海疫情的时候,出高价快递员才肯送,你以为你出几块钱一单人家就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给你送快递?别说不是因为疫情了,工资下降了,坐办公室的人能忍,厂里干活的都忍不了,大不了出去换个厂,干体力活的工作多,家里待不了就出去打工,包吃包住一个月六千多的工作外面一大把。就包吃包住一个月六千多,很多员工都坐不住,攒够了一些钱,就要辞职潇洒一段时间。农民工过年前一个多月就回老家准备过年了,坐办公室的人还赶在大年三十前一天赶火车,有的甚至当天赶火车,挤得火车站人山人海。
第二部分 日记
早上11:15分单位宣布解封,中午吃完饭许多休息的同事就开车出了紧闭一个星期的大门回家了,而我们只有羡慕的份。
姨妈来的第三天,人是有些疲惫的,中午竟然兴奋得睡不着觉。索性起床烧水洗头,把头洗好,今晚回家省去一道工序。
下午下班回家载了俊红和泽华两位同事,人都是相互麻烦的,如果你不帮别人,那你也就不好意思麻烦别人。虽然是个额外的任务,也只有淡定地操纵着方向盘。
车行驶在路上快5点半时,天已暗下来,得开车灯了。送俊红差不多到目的地要调头时,迎面急速驶来辆六轮,几乎要撞到我的右侧车身,把我吓个半死,好在对方及时刹车,才避免一起车祸。
过后想想,这真的是个概率问题,没有早晚,刚好碰上了。
回到家里竟然有种恍惚感,觉得有些不真实。是的,封控在单位的日子,关注着外面每日新增的病例,总觉得解封的日子遥遥无期,回家也成为一种奢望。今早宣布解封竟然有点超乎心理预期,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
老公亲自下厨迎接我的到来,吃完饭打个电话给儿子,抱怨他没想我,他停顿了一会,回答我说他也很忙。广州的疫情更加严重,今天新增5百多例,他们也一直在封校上网课,问需不需要寄点吃的给他,他说快递很难收到,学校吃的都有,不用担心。问他和宿友相处得愉快吗?他说挺好的。老妈子也就放心了。在学校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