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生活在农村,但暑假经常也去老家玩,积累了阅读本章的经验,现在从书中再读,不得不感慨费先生把生活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本章讲了血缘和地缘,以及它们的关系。
血缘是我们身份社会的基础,它来源于生育和婚姻,具有以下特性:
1.稳定性(结构静止)
2.缺乏变动(安稳的既存秩序)
3.决定个人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4.无法竞争,不易藏没和歪曲
经常听说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用血缘来分配职业、身份、财富,在我们今天看来,真的是没有理由。不禁让人想起“人生而平等”,真的平等吗?冷暖自知。
但血缘也会影响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在冲突和竞争方面,亲属之间多少浆糊式的思维,人情上的来来往往,靠人情来维系关系,亲兄弟不能明算账,更不便于谈生意做买卖。我们经常听说:最好别和亲戚合伙做生意,亲戚之间谈钱伤感情……
为了减轻社会关系上的人情负担,村子里的人进行商业活动会去几里地以外的一个地方,一般叫做赶集。
因为在那里,大家可以陌生人的身份进行交换、贸易,不过多地牵扯其他社会关系,单纯、快速结算。
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有限,血缘社必然会慢慢向外扩展,会有人的流动,好像细胞分裂一样。他们和原来的亲属保持了血缘关系,在新的空间里又成为移民,尽管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的血缘社会中,却逐渐产生了地缘这种关系。
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它虽然也是血缘的投影与反映,但也更多地信奉信用与法律。
我们填各种表都遇有“籍贯”一栏,我们一般都填的是所谓的老家,大都取决于父辈。籍贯其实就是血缘在空间上的投影,虽然我们都甚至都没有去过籍贯里那个地方。
有一些异乡客很难融入其中,他们却往往在这里做着街集贸易的买卖。小时候街上卖货的本地人不多,多是其他县城来的,我们称之为“东面儿人”的边客。商业在血缘之外发展,地缘就是这样在商业里发展出的社会关系。
从血缘到地缘的变化,也是我们社会性质发生了转变,我们的乡土社会正在迈向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