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又被一句话触动到——“你剪断了我的翅膀,缺怪我不会飞翔。”我们心中完美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才能培养一个我们眼中完美的孩子?主流社会认为的完美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审美观和主流社会的审美观是否一致?我们是否该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培养孩子?
明年女儿琪琪就面临幼升小了,前段时间我们之间进行了一次认真地会谈,我告诉她:“我们对口的小学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公立小学,爸爸和妈妈也暂时没有能力给你换一个更好的学区上学,如果你自己希望读一个很不错的学校,那我们就要去读民办小学了,但是民办小学入学是要面谈的,它们要考察小朋友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那我们就需要把你自己与这些民办学校期望要的小朋友做对比,如果哪一方面我们的能力差了那么一些,我们就要想办法补起来,我们表现好的地方,还要继续加强和补偿。”
她想了想,很认真地告诉我:“妈妈,我想读好的学校,认识厉害的同学和他们交朋友,我愿意好好学习。”
接下来我就按照去读民办小学的目标,来实施我的行动计划:
第一步,用2周的时间去收集民办小学的信息。包括网上对各学校的评价,民办小学的申报流程和考核重点,甄选出自己的目标学习,查询市场上是否有比较知名的培训机构针对这个学校的培训,查询它们的优势对比和收费,花时间带女儿去参加了两个培训机构的测评,参加了一次综合能力试听课,一次英语的试听课。
第二步,在这2周时间内,为她选购合适的教材教具,和目标共同的家庭结成同盟。加入两个幼升小的微信群,浏览群里有经验的父母的介绍,以及其他孩子的学习计划。并根据大家的推荐在千帆网上获悉更多的信息,根据自己孩子目前的状态,为孩子选购了读物和提升能力的教材。与孩子班上计划读民办的同学家长结成同盟,共享信息,一起努力。
第三步:初步的实施学习计划。依据第一批到手的教材,带着孩子开始学习基础知识,观察她的接受能力,还有她的学习习惯, 带她接触一些民办学校会考核但是她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考核题,看看她是否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四步:根据实施效果制定综合动态的周计划。经过2周的信息收集和尝试,弄清楚了自己意向的民办小学的考核标准,考试的测试目的,他们喜欢的孩子的性格特征,针对这些目标制定了周计划,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行为习惯、语文、数学、英语、运动能力等等。在她的周计划旁边我备注了自己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的注意事项。比如:习惯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严禁鸡血、不急于一时、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和接受程度。
经过对行动目标的分解,我就不再像一开始那么焦虑了,执行计划,反馈修正,最终的结果如果琪琪还是不能进入民办小学,我想应该真的是我们的孩子和这个民办学校的选人标准,办学理念不一致,这样的学校她进去也不一定会快乐。
人的心路历程会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认知程度发生变化,在一开始,我也因为其他孩子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参加各种培训机构刷题而倍感焦灼,和琪琪的爸爸也发生了很多次的争执,因为当着琪琪的面吵了几次,孩子也变得有点木木的,不开心,她可能觉得因为她的原因父母才会这样子生气,她不像以前那么开朗活泼,而等我沉静下来,不再焦虑,她也开心起来,思维反应更快,整个人显得明亮起来。
我的一个朋友总是对我说:“不要把全部的身心用来培养孩子,更不要对他们抱着非常大的期待,我们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自己身上,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家庭的境况,因为我们现在才三十多岁,正是人生最该奋斗的年龄,也是人生最好的年龄。读书只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我们身边充斥着大把清华、北大这些一流高校毕业的同事,但是他们的生活并没有让我们觉得有多好,多令人羡慕,那些创业成功的人很多也都是在四十多岁,甚至五十多岁才成功是, 我们如果死盯着孩子读书,给他读很多的辅导班,把他的精力占的满满的,让他除了读书什么都不关注,思维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也许对他的危害更大。人生应该是多维度的,如果希望他发展的好,不如先把自己的人生过好,让他的起点真正的高一点。”
而在经历种种比较、综合分析之后,我也反对给幼儿园的孩子报很多的以学习知识刷题为主的辅导班,我的这些思想和方法是否有用,静待时间来检验。我会按照进度来记录分享我们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