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听海是海,观花便是花。唯独踏上了跑马的征程时,云海开始翻涌,江潮开始澎湃,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无需多言,我便融入天地万物不停向前奔去。听起来这似乎有些夸张和矫情,倘若你不信,那我带你去看太白马沿途的水杉,或许你会明白几分。
如果说舟马是我这段跑马征程的起点,那么太白湖之行便是重要的转折点。11.18-12.16,一个月时间我的10公里配速提高了近7分钟,一小时跑也有近12km的距离,应该说是我提升最大的一个月,可能我的起点较低但有些许低端潜力,所以出现了假象迅速提升,就像上证从2400迅速来到2800一样在底部有一个迅速增量。太白马以宁波各单位团报为主,虽为地方赛事但也不乏林鑫这样的民间顶级高手出战。这一次也算是我与718的第二次会面,只不过我是以单位团报“交银乐跑团”名义参赛,因此只是在赛前与几位熟人匆匆寒暄。第一次代表交银跑半马还是比较紧张的,毕竟工会最大嘛~
12月除非是特别暖冬真的不适合室外跑,还好贴心的主办方准备的是长袖。在湿漉漉的冷风中,8.30准时发枪。队长超哥本来说是要一起慢跑到终点的,结果和谐的如上图不到3公里,他就携周神、汤神瞬间不见踪影,难忘项背。我比纯萌新又快了一些,就一个人跑在了中间一段。太白湖的路线相比舟马还是难度小了很多,除了一段大上坡其他都是平路,而且路线极其有意思,在12公里处折返。所以在前半程,我都是以观赏湖光山色转移疲劳度的,后半程就经常可以看到迎面而来的队友甚至陌生人相互击掌鼓励。那一刻,我有些动容,同样的爱好会让原本陌路的人感受到冬日更多的温暖,同样的挑战也让原本各自为战的人更加坚定信念。我不知道赛组委这样的安排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而为之,我只记得,那天云朵下击掌的场景,真的很美!
然而,正如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一样,也没有一场赛事能够做到完美无缺。如果说舟马的雨是一次波折,那么太白马的风便是一次磨砺。折返到14公里起是一块山间平原,或许是风向和狭管效应的双重作用,这4 5公里的不间断强风一刻不停,时刻都在瓦解坚持下去的意志。我想尽全力跑过这一段哪怕从18公里后开始走,但或许由于逆风或者侧风的关系,配速也就是从这一段开始明显往下掉的,那段路,我放弃了补给站,忽略了农田里的景色,近半个小时的强风吹的脸颊毫无知觉,身体冰冷肚子生疼,直到看到那片水杉,才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这真的只有经历过那天的人才能感同身受,穿着单薄的衣服如果无风不会感到冷但强风和原本出的汗对冲真的很让人绝望。
三军过后尽开颜,跑过水杉林,由于一侧有山体,风力霎时下降了N个等级。我也开始调整配速和步频,向200的目标进发。当冲过最后一个下坡过了20km的标志撇了一眼计时器,我本以为胜券在握,但据说那个20km的牌子放早至少500m,导致严重影响估时。尽管最后几百米“回光返照”般的开启400的配速,但还是被栏在两小时的大门外。
201的成绩,是pb是不小的进步也是较大的遗憾。赛后,我拖着沉沉的膝盖和酸到近乎没有感知的身体,当领到那块finisher奖牌时,我拿她敬了陪自己超负荷锻炼一个月的膝盖,觉得一切都挺值得,不介意再来一次如果身体允许的话。
半个小时后,第一次半马的历少也到达了终点,他说他吃到了最好的肉包子,喝到了宛如琼浆玉液的姜茶。他说他不想有下一次半马经历,因为着实太折磨人了。但我仍相信,那一刻的他,一定比睡懒觉到中午更满足更开心,更有成就感。
人生中,总会遇到一起奋斗的一群人,而我是幸运的,可以跟你们在人生的某个拐点不期而遇,惊叹于彼此的不同亦或者相似,然后陪伴彼此走过一段终身难忘的时光。
一起追梦吧,所有的伙伴们,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