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说服力》读书笔记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加重要,想要让自己的表达更具说服力,这本书可以借鉴。

文章分为上下两篇章,其实很多章节内容大同小异,归结起来,具有说服力的表达具有以下特点:

1.讲到点子上了

2.说的有条有理

3.讲的有根有据

4.讲的有趣,用故事打动人


表达的逻辑性不在于语言的长度,而是其质量

首先要学会察言观色及倾听。通过他人的言谈举止,外形及浅谈交流,能分析出对方的需求,并确定说服的时机,抓住关键点。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明白对方的诉求及弦外之音。

如此,在了解对方的意愿需求,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如何达成共识,如何赢得共鸣。尽可能清空脑中的先入为主。可以以移情的方式,引导对方到自己逻辑线路中,让自己的说法符合他的心意。

在表达时,不是说的越多越好。表达的逻辑性不在于语言的长度,而是其质量。聚焦话题,克制说废话的欲望。要知道说话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表达自身的观点,更要让对方认同你的观点

说服别人的前提是打消别人的疑虑,可以通过肯定对方,以退为进,以柔为刚,互惠等手法赢得对方好感或扭转谈话局面。

更重要的是倾听,俗话说:雄辩是银,倾听是金。了解对方的需求,根据其性格特征,兴趣投其所好,也可以利用双方的共同点,赢得感情上的共鸣,让对方消除隔阂和警惕。

条理清晰的表达更具说服力

叙述的观点有轻有重,也有先后次序。语无伦次的表达往往让听众很混乱,在表达之前先组织好语言再说,三思而后说。

不要想当然认为别人都能完全理解你说了什么。所以表达时候要切勿绕圈子,只有观点明确,逻辑严密才能让听者理解的透彻。

当然,很多时候表达的混乱除了语言组织能力弱外,当一个人情绪紧张时,太过自卑时,经常会语无伦次,词不达意。

越是在混乱的情景下,越要镇静,稳定情绪,所以提升自信很重要,可以通过可以刻意练习增加自信。

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说话畏畏缩缩,表达结结巴巴的人。故而自信和热情是极具渲染力的。想要说服他人,说服自己是第一步,相信自己便是起点。

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服

在说服过程中,光讲道理,让人觉得爱听不听。再多的论点如果没有数据支撑,让人就觉得一切很虚。有句话说,谁有数据谁就拥有真理。当确定了论点,准确到位数据,鲜活的案例足够“以理服人”。

案例最好是自己熟知的,他人能触及到的。

数据一定是真实的,有效的。

人们很喜欢幽默,有趣的说服

与其让人喜欢你的才智,不如让人喜欢你的为人。

而有趣,幽默不仅让沟通更顺畅,也会让增加了你的个人魅力。在说服的过程中,添加些笑话,歇后语让谈话的氛围轻松,如果讲些故事,那么说服往往水到渠成。因为喜欢听故事是所有人的共性,在说故事的过程中,让对方潜移默化地接受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基于此,著名作家丹尼·皮克曾指出:“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其次语音语调,眼神交流,肢体语言都是沟通说服不可缺少的要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表达,语言方式仅占7%,声音方式占38%,而通过肢体语言完成的则占55%。

人们常说:“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一句话也能说得人跳。”,语调的不同让同一句话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大方自然的眼神给人坦荡自信,躲躲闪闪到位眼神让人心生疑虑觉得你不自信。

无论怎样,所有的沟通的根本都以真诚为始点,诚信为本通过感情说服他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真诚就是思想、情感、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双方都有耐心,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彼此交换心中的所思所想,那么,说服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

书中提到“你期望对方是什么样子的,你就要把他当成你期待的样子对待,那么因你的暗示,他就会向你期望的方向发展,最终也会变成你所期望的样子。”

这便是暗示的力量。暗示不仅仅是对表达者行动的暗示,也是听众被说服的暗示,巧妙利用语言暗示,旁敲侧击,迂回暗示可以引导他人的思绪从原本模糊的状态清醒,此时便是说服的切入时机。

说服是一场由内而外的过程,由个人自信热情,到气场威信,及心里解读。解读他人的过程也是在聆听自我,无论从逻辑上,情感乃至人格,说服他人先说服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