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2班047小鱼Day13
撒哈拉沙漠里的爱情
之前对三毛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没看过她的一篇文字,今天刚读到了她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的前三篇,便决定要买她全套的作品,于是,很快便在当当上订购了她的整套作品。
1973年三毛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而我被她的文字所吸引的正是她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经历的一段故事,因为她随性的性格,活泼跳跃的文字打动了我。她的父亲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这就是真实的三毛,我们在读她的文字当中也的确能看到她率真的执着追求。
三毛的母亲这样来评价她的女儿: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能真实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也需要一份勇气。面对滚滚红尘,你是否有勇气为自己活一次?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贾平凹
读她的文字的确如此,她的笔触,让读者一下子就找到了共鸣和欣喜,让你不得不喜欢上她。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作家司马中原
三毛在父母和作家朋友眼中的样子永远都是那么的真实,三毛的文章里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她的小说,仿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和浪漫的人生,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侵袭,濒临死亡的危险,她也很积极乐观,镇静。
三毛与王洛宾的忘年之交故事里也有她率真的一面,王洛宾写下了一首感人的诗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三毛这首凄美的诗你是否还记得?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这就是曾活在世间的那个奇女子,你心中的那个三毛是否还活在你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