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逍遥游》有感

清代胡文英在《庄子独见·逍遥游》说道:“前段如烟雨迷离,龙变虎跃。后段如风清月朗,梧竹潇疏。善读者要 须拨开枝叶,方见本根。千古奇文,原只是家常茶饭也。”

《逍遥游》一开始,第一句一出,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韵味。文章描述的都是虚无缥缈,并非真实存在的。但在脑海中,却能意外浮现出深海中一条大鱼的情景。“而化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那名为鲲的大鱼游着游着就飞起了,从深黑的海洋到湛蓝的天空,他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是那样的轻巧。

作者借一只将“徙于南冥”的 大鹏,创造出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鲲化为“不知 其几千里”的巨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接着, 转入对九万里高空景观的描写,只见“野马”奔腾,微尘浮游,茫茫苍穹难 辨其色,境界极高远幽寂。 而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蜩蜩与学鸠、斥鴳。庄子 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鹏鸟与寒蝉、灰雀、斥鴳作比较,先以水与舟作比喻,再用朝菌、蟪蛄与 冥灵、大椿作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作比喻,来说明“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价值取向。这样极富魅力的想象力,是《逍遥游》具有奇崛瑰丽的浪漫色彩的原因。

逍遥游,至始至终,语言简洁,读起来却让人深陷其中的意境,无法自拔。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有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无更多的奢望。“无名”,就是忘记荣辱得失,褒贬由人。“无己”,就是忘掉自己,不计生死,超越自我,物我两忘。庄子认为,人如果可以摆脱世间功名利禄的束缚,不在乎自己的胜负得失,追求超然淡泊的自然生活,就可以“无所待”的过着逍遥的人生。

哲学家陈鼓应说:凡中国文人,到了四五十岁年纪,都会不自觉成为庄子的粉丝。我终于熬到了这个年纪开始学习庄子,也成功被这篇《逍遥游》圈粉了。

因为卓越的人生,都离不开蓄势、谋势和借势。如果能够参透其中原委,人生自然能如鹏鸟一样,一飞冲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读《逍遥游》我被“逍遥”二字深深地吸引住了,原本以为“逍遥”比“游”更重要。遗憾的是,初读这篇文章,将重心放在“...
    文悦诗风吟阅读 1,950评论 0 5
  • 【本篇导读】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文章。在《逍遥游》中,庄子层层推进,定义什么是幸福。在庄子介绍的不同层级的幸...
    养喜神阅读 9,545评论 2 10
  • 【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
    钱江潮369阅读 2,967评论 0 4
  •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1],其名为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探索者Ylr阅读 3,477评论 0 1
  • 《逍遥游》大家都不陌生,初中还是高中都背过前面几段。特别是开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
    孙雨萱阅读 3,1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