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莫过于宝宝入睡困难,需要长时间哄睡。抱着、摇着、哼着,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宝宝却依然精神十足,或者刚放下就醒。其实,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宝宝自主入睡并非难事。接下来分享 3 个实用妙招,帮助宝宝轻松学会独立入睡,让家长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
一、建立规律睡眠作息,让身体记住 “该睡了”
宝宝的生物钟就像一座需要校准的时钟,规律的作息能帮助他们形成固定的睡眠节奏。家长可以先观察宝宝的日常表现,记录宝宝清醒时长和自然犯困的时间点,以此为基础制定作息表。比如,3-6 个月的宝宝,白天小睡 3-4 次,每次 1-2 小时;7-12 个月的宝宝,白天小睡 2 次,上午一次 1-1.5 小时,下午一次 1.5-2 小时。夜间睡眠时间尽量保证在 10-12 小时。
固定的睡前仪式也至关重要,它就像给宝宝发送 “准备睡觉” 的信号。可以是 “洗澡 — 换睡衣 — 读绘本 — 关灯” 这样的流程,每次睡前重复相同动作。例如,每天晚上 7 点给宝宝洗澡,用温水轻柔冲洗,洗完后换上柔软的睡衣,接着抱着宝宝坐在床头,轻声读一本温馨的晚安绘本,最后关闭大灯,只留一盏小夜灯。坚持一周左右,宝宝看到这些熟悉的流程,身体就会自动调整到放松状态,逐渐产生困意。
二、打造舒适睡眠环境,让宝宝安心入睡
睡眠环境对宝宝入睡影响很大,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的空间能让宝宝更快放松下来。室内温度保持在 24℃-26℃,湿度控制在50%-60%,可以使用空调、加湿器调节。同时,要注意减少噪音干扰,拉上厚实的遮光窗帘,营造黑暗的睡眠氛围,让宝宝分不清白天黑夜,更易进入深度睡眠。
床上用品的选择也有讲究,要挑选柔软、透气、亲肤的材质。例如,纯棉的床单、被套和枕套,不仅触感舒适,还能减少对宝宝娇嫩肌肤的刺激。此外,给宝宝准备一个安抚物,如安抚奶嘴、小毛毯等。有些宝宝对特定的安抚物会产生依赖感,通过吮吸奶嘴或抚摸毛毯,能获得安全感,帮助他们平复情绪,更快进入梦乡。
三、运用循序渐进的入睡技巧,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
抱起放下法和哭声免疫法是培养宝宝自主入睡的有效技巧,但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性格合理使用。抱起放下法适合 6 个月以上的宝宝,当宝宝躺在床上哭闹时,家长先温柔地安抚,轻拍宝宝的背部或握住小手。如果宝宝还是哭闹不止,就将宝宝轻轻抱起,等宝宝停止哭泣,再把宝宝放回床上。重复这个过程,逐渐延长放下后不干预的时间,让宝宝学会自己平静下来。
培养宝宝自主入睡习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不要期望一夜之间看到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宝宝反复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的。只要家长保持平和的心态,持续按照科学方法引导,宝宝一定能学会自主入睡,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