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看了一本书,《鼏宅禹迹》,话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当中,夏朝的历史,最容易引起历代史学家的争议,因为一些不可考证的原因和没有强有力的史学记载,夏代也一度被国内外历史学家所疑问,甚至是怀疑其的真实存在。但是在这本孙庆伟教授的《鼏宅禹迹》中,却能够看到夏朝文化的历史重现,作为夏朝重要的考古文化根据地,二里头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在夏朝历史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几十年来,历史学家都尝试借此,能够发现夏朝文化的真面目,本书作者也尝试通过历代史学家的角度,去总结和重新定义夏朝文明的真实性。
书的第一章中,孙庆伟对关于夏代社会的若干史事记载进行了梳理,提出诸如“大禹治水包含了传说和神话的内容,但其核心是历史事实”“禅让实际上是君长推选制的一种特殊形态——夷夏联盟下的轮流执政”“赐姓和命氏相结合是夏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夏王朝正处于从血缘社会向地缘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夏后氏是夏王朝最高统治集团中的核心部分,夏代都邑的变迁,实际上反映了该族势力的消长”等观点。
本书重要的论据,在于本书的第一章,通过对夏朝的系年,都邑,族氏,史事的现有研究,来开辟夏代文化的研究基础。其中,在史事研究当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尤为惊讶和认同,这就是禅让和世袭这一段的论证,本书认为大禹和皋陶,伯益之间的禅让制实际是华夏与东夷集体之间的轮流执政,这里才是禅让制所反映的真实历史,根据作者的推断,来自华夏和东夷两大族群,他们之间的禅让制其实是政治统一,建立势力范围的选择前提,而其的执政顺序是:华夏(尧)--东夷(舜)--华夏(禹)--东夷(皋陶和伯益),而其后禹之子启,夺伯益之位,成为夏代合法继承人,就是后来家天下的历史演变了。
作者无论是从历史的文字研究上,还是对客观根据的判断上,都实力证明了这种论调的正确性。因为,在我看来,在当时三族鼎立,即华夏,东夷,三苗都是地区的大族,而后来的华夏和东夷都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三苗族却在某一时间段后断流,也反映当时华夏和东夷两族之间都存在某些关系。这样的两族关系的维持因素——禅让制,被大禹之子启,所打破,此书的另大结论认为,启继承禹位有三步曲:先攻杀乃父选定的继承人益,抢夺王位;召集天下诸侯于钧台,以会盟方式宣告自己的合法身份;以武力压服异己势力,最终巩固自己的王位。
夏代文明,很多还是未知,或者是太多的不能考证,对夏朝文化,更应该秉持科学精神,还有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合理看待夏代文化,也能追踪华夏文明的起源,借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