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天:心流——新的时间感
30秒钟的长度取决于是位于洗手间门的哪一侧。——卡巴莱小品演员(Werner Koczwara)
热恋中的人可以手牵着手在市内公园里坐上好几个小时,当看表时他们会很惊讶时间过得这么快。有些人则是度日如年,对于他们来说,几秒钟也是一种煎熬。例如在去机场的路上本来就已经迟到了,但还不得不在路口等红灯。客观上可以按秒、小时和年来计算时间,但在现实中,我们主观上对时间的感知却完全不同。
主观幸福感研究表明,在时间感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关联。这个研究领域里的开路先锋是美国著名匈牙利籍心理学家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奇凯岑特米哈伊博士经过反复研究指出,幸福的人经常会有所谓的“心流”(flow)感受。他们完全专注在自己所做的工作或活动中而失去了时间感 。我们完全投入、乐在其中而达到了心流的状态。这种心理体验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出现?当个人的能力与接受的挑战达到融合的最理想境界时,个体就会感受到这种心流。如下页图所示。通过下面这个运动员的例子来说明心流的意义。
一个女高尔夫球手
利萨·米勒想学习打高尔夫球。她参加了高尔夫球训练班,她的教练名叫伯恩哈德·朗格尔。从最基础的热身动作、握杆方式到站位、瞄球、挥杆动作,这位德国著名的职业高尔夫教练做了亲身示范。在宽阔辽长、有平坦的沙滩和葱绿的草皮的球道上,他的球总是能越过布局讲究的水塘、天然沙丘、野生植物和沙坑陷阱。利萨只是在一旁观看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教练对她的要求特别高,而好的能力还远远达不到,这些任务非她力所能及,她因此脱离了这种心流状态。
现在让我们假设,利萨·米勒克服了最初的重重困难,通过多年的艰苦训练而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现在她接到了去和一个新手比赛的任务。是不是没有太大的挑战性?为了能让自己感到些许紧张,她故意把几个球打进水塘里。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无聊的冒险。在这期间她的能力已经很高,而所面临的要求却很可笑。她感到这项任务对自己的要求过低,而又一次脱离了这种心流状态。
当个人的能力与所面临的要求达到融合的最理想境界时,个体就会处于心流状态(又称沉浸状态)。感到已非力所能及或是被老板弄得劳累过度的人会陷入紧张状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会有所下降。感到对自己的要求过低和没有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的人同样也很快会思想开小差。
这些认识会给时间管理带来哪些启示?答案是:如果我们想更好地管理我们的时间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我们就要在心流状态下度过尽可能多的时间。这说来容易做来难。如果有一个项目时间非常紧迫,而在这个决定性阶段一位工作人员又突然退出,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许多人在做家务劳动如吸尘和洗碗时都感到这些活动对自己的要求太低。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活动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只有很少的人才能达到心流状态。
若想在心流的状态下进行时间管理,则应做到以下三点:
寻找挑战
人生没有挑战,就好像大海没有风浪一样。从失业者和退休者的身上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他们很少承担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任务。寻找真正的挑战简直就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发现甚至连流水线工人在工作时也能完全沉浸在情境当中。他们总是会去从事一些具有适当的挑战性的活动。他们会周密地思考先用左手去抓住待加工的部件,然后用右手把它拉出来是不是效率会更高些。或者是先用右手,然后再用左手拿出来是不是更好。连单调无聊的工作都能因此拥有紧张的一面。
请你把这一认识用在你无法回避的无聊活动上。用吸尘器吸地板上的灰尘或是打扫浴室并不属于智力活动,但却不得不做。其实你也可以从中获得快乐。请你测定一下用吸尘器打扫一层楼所需的时间,并在下一次打扫时让这个时间能够有所缩短。通过这种自己跟自己比赛的方式就能改变你做事情时的意识。这不仅产生了心流的心理状态,还节省了时间!
对你的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回馈
对于体验心流这种奇妙的感觉来说重要的是,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核查是否实现了这些目标。两个人可以做同样的事。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活动是否能达到目标的人就会在心流活动上出问题。例如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跟教特殊学校的学生相比,教高级中学的学生更能让他们满意。教高级中学的老师能更快看到学习成果并更容易发现教材是否适合学生的现状和需要。而教特殊学校的老师有时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取得突出的教学成果。这两个工作岗位都非常重要。然而特殊学校的老师必须更加关心去取得一些能表明实现自己目标的教学成果。
如果你没有可以与之交流的支持者的话,顾问或者教练也可以承担这项任务,为你提供指导。不过你应该经常去和他们交流,这样才能在交互过程中保持回馈信息的连贯性和获得非凡的成就。
3.分散注意力
心流是一种令人愉快的状态,因为它能抚平一个人内心的混乱。无法理清内心混乱的人经常会陷入备受折磨的冥思苦想之中,并且对未来心生恐惧。
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内心混乱的方式是分散注意力。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电视机。然而长时间看电视通常会让人不满意。可通过各种富于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阅读、绘画、演奏乐器、参观博物馆——这些行为都可能会让人进入心流状态。
工作坊:我能为克服心理负荷/心理负荷过低做些什么?
请记下两种经常让你有超负荷感的活动,然后分别写下能够帮助你消除这种超负荷感的措施(例如授权给他人或是教育进修):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记下两种经常让你感到心理负荷过低的活动,然后分别写下能够帮助你消除这种心理负荷过低的措施(例如交给别人完成这项任务;自己跟自己比赛;围绕这件事找出积极的一面):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战练习
请你找出自己在工作中从事哪些活动时会让你感到“光阴似箭”。今后你还能多从事一下这些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