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他教师都在申请课题、主持研究课题或参与课题研究时,自己却还没有课题,甚至不懂得课题研究,这种情形是相当不妙的。”“能够申请到课题、主持研究、完成课题,是教师具备较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标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这是《教师如何做课题》一书中讲的话,我想应该会引起很多老师掩卷沉思。的确,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已从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进入到课题研究的阶段。利用假期,我好好地拜读了这本书,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与其说《教师如何做课题》是一本教师专业书,不如说是一本工具书。这本书内容之非常的详尽,几乎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你如何做课题了。对于我这种新手教师来说,真的是莫大的福音。自己本身也正在做一个县级课题,可以说是懵懂无知,不知如何下手。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方法去做,最后结题需要什么,都让我不知所措。这本书无疑是我课题研究之路的敲门砖了。
越是深入的去学习这本书,越觉得很多老师对于开展课题研究实在是误会已深、偏颇已久。一个真而实的课题,不仅仅是获得荣誉、晋级职称的敲门砖,更是老师们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者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的途径和方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而将这份美好的初衷变得面目全非的,是功利的、妄想走捷径甚至不劳而获的人们自己。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课题,一个真正的课题需要一个或若干个真正的践行者用时间、用心血、用毅力来做成。而一个人要想真有所成就,就需要持之以恒去钻、去啃、去干。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注意随手记录资料、发现好的资料,注意随时保存、珍惜到典型单位考察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修养。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了自我教育理论的学习、促使自我的教学反思、改变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树立了自我的研究意识,并推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做好一个课题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恰当选题,科学设计课题,争取成功申报课题,开好开题论证会,认真、细致的按步骤实施,面对中期检查,撰写结题报告,并做好结题工作,努力推广课题成果。每一步都需要踏实、认真、细致的去做,每一项阶段性成果都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师的教科研旨在解决教师身边的问题,紧密联系教师的日常工作,积少成多,让教师的研究进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会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努力塑造自身的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为自己的生命喝彩!这就是“草根化”研究的“个人课题”的开辟,为一线教师找到的一条直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