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打卡 五月精读主题营
精读书目:《说话的魅力》/刘墉
今天的时间很紧凑,一天上了四堂新课,还有永无止境的各种考察调研、填录表格、家长对接等工作,午间值班一小时,晚间一小时瑜伽课堂后,在洗衣服的间隙思考如何快速恢复声线以录音频。山风轻抚,甚是畅快,回归校园山居,像是起点,又大不同于三年前的起点。这一切的变革还是因“说话”而起。
经历了那次的变故,我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确切的说是说话的能力)一直心存质疑。好像从小就被贴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标签儿,那个时候还沾沾自喜自己是个性,可是愈长大愈受苦恼。所以毕业时很果断的,坚决不走公务员这条路。因为自己早已给自己设了限,行政圈里不会说话,肯定“活不过两集”。(这大概是深度假想罢了)
我的不会说话与表达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与个人的情绪把握和性格特征关系倒是很大。小时候的我非常不愿意说话,不爱说话,因为总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开口讲什么?总是各种压抑自己的情感,好像内心是波涛汹涌的一片海,外表却假装波澜不惊。不去表达,却认为只要关心我,爱护我,他就一定会知道我内心所想、所需,因而情绪得不到满足,只会更加压抑。所以我很明白的认识到了自己不会处理亲密关系需要通过“学说话”来救赎。
最近加强的刻意练习,我认真的研读了几本关于沟通交流的书。以下是我对《说话的魅力》的感悟:
一是认真。作者肯定是非常认真的研经据典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触。
二是专业。分享的字里行间里流露出在沟通交流方面的专业,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是深刻。把说话的魅力的内涵、外延、要点及方法总结的即简洁又深刻。
四是实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关键在于输出、转化,即学以致用,指导生活实践。
刘墉先生对沟通艺术精髓的转化,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可以说拿来就能用。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