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集市卖鸡记
对老街的位置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没人有空带我,每逢赶集我妈就会带着我一起,然而每次经过通往老街的那个狭窄的转弯路口,我都会被人群挤来挤去,我妈用劲拽住我的手,生怕我跟丢了。
挤过那个葫芦腰般的街口,街道就稍微宽了一些,赶集的人们沿着路一直往前走,路过猪肉铺子、蔬菜摊子、竹编制品走到个再宽一点横竖交错的道路中央,我妈说:“这就是南康市集了,我们找个地方把笼子放好先。”
由长长方方的石板铺好的道路两边,商贩们都支棱起摊架子,也有些人用编织袋在地上摆摊,每个人摊上卖的东西都各不相同。路的两边都是颇具年代感的西式骑楼建筑,风雨的洗礼,墙面已是斑驳。
妈妈见缝插针,找了别人两个摊位之间的空余地方将鸡笼放好,然后站在笼子的后面等别人来问价。
“笼子里的鸡多少钱一斤?”
“就10块一斤。”等了许久都没有人来问价,一听到有人站在鸡笼前探价,我妈马上一边回答一边打开笼盖从里面掏出一只鸡让顾客看。
顾客看了半天,终于问能不能便宜,8块一斤行不行?
“不能再便宜了,这些鸡都是自己家里散养的,喂的都是谷子和玉米,你看这鸡的毛色光亮,你摸下这只鸡就知道它的肉质结实,你买回去吃过鸡肉就知道不会买亏。”我妈觉得自家养出来鸡品质都是极好的,自然是不想将它们贱卖,所以并不同意降价。任凭我妈如何介绍笼子里的鸡有多好,那个买鸡的人只想货比三家,花少钱买好货,他摇摇头走开了。
后来,我们也没等来下一个买鸡的人,却来了收摊位税的人。那是个中年男人,手拿了一个小票本挨个摊位去收钱,他来到我们的鸡笼前,让我们交5块钱。我妈说,还没开张手中没有钱,能不能等我们把鸡卖出去了还交钱。
收钱的男人大声地说,不行,现在不交的话就把你们的鸡笼搬走。
他从我们这里收不到钱,就走往下一家了。
这条街道很长,但摆摊的来来回回就那一小段路,收税的那个男人很快走完一圈又回到我们面前。我妈不想与他争吵也不想交那几块钱,就一手提起鸡笼一手拉着我离开了。我妈想着换个位置,但这条街道已没有可以放下一下鸡笼的位子,后面她决定不卖鸡了,就又提着笼子拉着我往外走去。
外面的宽宽的道路除了些星星散散的杂货铺和水果摊子,也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行人。路过一个水果摊子的时候,那个女老板朝我们喊:“你们这些鸡卖吗?多少钱一斤?”
“十块钱一斤。”
“八块得了,八块钱就跟你买,免得你还要提来提去。”
妈妈思索了一会,然后把笼子里的鸡卖给了水果摊的女人。
从那女人手中接过钱,妈妈就带我去镇上唯一的百货商店里买了一个书包和一本新华字典,也买了好吃的带回去给我弟弟。
在那个年代,妈妈除了种地和照顾家里,她没有多余的时间出去打工挣钱,所以把家里养的鸡拿去卖,用赚来的钱给我们买东西是她能想到的爱我们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