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算命先生说过,我生来就是个安静的性子,不爱跟人打交道,赠言让我继续保持沉默,愈少说话愈好。彼时二姐开玩笑道:“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一开口就容易得罪人,当然少说为妙啦”,虽是玩笑话,不无几分道理。那时年少,我自以为耿直,讲话从不考虑他人感受,自然朋友不多,这些年摸爬打滚多了,慢慢也学会如何与人舒适地相处。总结下来无非三个字:分寸感。
你可能没有想过,没有分寸感,我们在不经意间都往别人心头扎了多少刀子?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不知者无罪?有些事不能问!
本月初的一天大清早,大学舍友突然给我发来一个重磅消息,我们班男神结婚了,新娘是他好哥们的前女友!惊得我困意都飞到九天外了,信息都没回复就赶紧去刷朋友圈压压惊。果然,前一夜一众参加婚礼的同学纷纷发圈祝福,一张张合照翻过去,曾经的好哥们没有参加这场婚礼。这也很好理解,一个是爱过的女人,一个是好过的兄弟,刷个圈的功夫我已经脑补出n+1种不同版本的剧情了。
三人之间发生过什么不得而知,稍微想想结局总不会太愉快,但婚礼毕竟是大喜事,不合时宜的事一般大家都选择避而不谈,偏偏总有个别不懂事的。朋友圈一页刷下来都是祝福新人的,只有一条评论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是一个女生在某同学的圈文下询问新郎的好哥们怎么没有参加婚礼。当然我相信这个女生不是故意的,她也许是不知情,也许是忘记了,也许是没有细看,但不管是哪个也许,无心之失也是失。此话一出,当事人尴尬,被问的同学也尴尬,连我这个看客隔着屏幕都觉得尴尬。其实,即使是不知情,用脑袋想想也能发现,最好的朋友结婚,他却没有出席,没有祝福,事态反常,必有猫腻!要知道,好奇的人绝不止你一个,有些事没人问是因为不能问,如果把握不了分寸,请跟着大众的节奏走。
2.一时失察?有些话不能说!
上月底,一玩得好的旧同事结婚,我因为在家带娃不便出远门而没有参加婚礼,只能在小群里远程观望。婚礼好不热闹,除了小群里几个姐们,还有其他旧同事也参加了,都是同事,自然坐同一桌。没一会,群里突然炸开了锅,具体内容如下:
G: @J 小C的肚子都没有看到,不要再说了
J:不是吧,我都没看,是没有了吗
G:看起来就是没有怀孕的样子
D:我也没看到有肚子
J: 我都没注注意,之前不是说七月份生吗
G:不懂啊
D:所以不要说
J: 。。。。。。
J: /尴尬/ /尴尬/ /尴尬/ /尴尬/ /尴尬/
J: 嗯嗯
……
仓促之间,寥寥几句,我已经能想到现场大概是什么情景了。以我对小J的了解,她是见了熟人就必定要调侃几句的,而且非得说到对方不好意思为止的,但这姐们是真的神经大条,说话做事只凭一股干劲,寻常时候也许不打紧,这次是真的撞人家伤口上了。即使我跟小J关系好,也不禁心疼起小C来。其实,人与人之间相处,只要守住了底线就很简单。“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这句台词是不是很熟悉?看剧的时候是不是很想怼一句“不知道你就不要讲”?所以道理明明都懂,为什么做不到呢?要知道,当我们言语或者行为不当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朋友能够给予提醒,如果把握不了分寸,说话做事之前请先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3.关心则乱?有些玩笑不能开!
2016年春节后,我因为某些原因暂时闲赋在家,时值妹妹大学放寒假。小女生宅不住,再者难得老友老同学相聚,三天两头地往外跑,去得多了,家人难免有意见,尤其我这个当姐姐的嘴碎,总是要多问几句。
某日,当我又一次问起情况时,妹妹显得神神秘秘,说不告诉我,往日都是有问必答,这次却含糊其辞,我一面八卦又一面担心,私下里问二姐,妹妹该不会是跟前男友约会去了吧,二人讨论一番也得不出个所以然来。第二天晚上,妹妹收拾行李准备回校,蹦蹦跶跶显得心情很好,我忍不住开起了玩笑,说妹妹在家都没这么开心,要回学校了就这么高兴啊!此话一出,妹妹却突然当场失控,生气地说她早就想回去了,终于可以回去了当然开心,接着就是大声哭诉自己的委屈,说我成天就知道数落她,和同学去看电影还要被说成是和前男友约会等等等等。也是由此我才知道原来此前妹妹一直在忍受我,直到真的忍不住了才爆发,因为理亏和愧疚,我从头到尾半点不敢反驳,母亲大人在一旁训斥妹妹无理取闹,我还得拦着她。因为我心里清楚,妹妹不是无理取闹,是真的难过。当时我以为亲人好友之间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开玩笑,殊不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是当事人,你又如何感同身受?如果把握不了分寸,请记住,涉及到人性品格以及人身攻击的玩笑绝对不开。
4.万万想不到?有些错误不能纠正!
2009年,我大一,有天早读课,班长发了档案表让大家填写,其中有一项是填家长档案的,我填上了母亲的资料。前排一男生看见了,笑说我怎么这么笨,当然是填父亲的资料啦,大家都是这么填的。那时我父亲因意外去世刚一年,我内心还不太能接受,一听这话当场洒泪,留下该男生一脸懵逼不知所措。当时舍友问我怎么了,我只说了一句话,我说我讨厌那个男生,其实我讨厌的并不是那个男生,而是隐藏的伤心事被勾起。我没有怪那个男生,因为他本意是好心提醒。
比起不小心伤害他人的自己,我们似乎更容易原谅那些好心做坏事的人,被误伤过,所以知道痛。没有经历过某些事,有时候是很难想到某个层面上去的,但常规不是唯一,很多时候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常规之外也有例外。再举一个例子,一辆满座的公交车,上来一位大腹便便的孕妇,司机师傅让年轻人让一下座位,连喊三次,无人起身。司机朝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的我递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我环顾一下周围,我前后坐着的皆是老人家,旁边站着的人已经开始翻起了白眼,我还在纠结让不让座之际,前头角落里一小伙子站了起来,众人纷纷投去赞美的眼神,留我一人原地尴尬。没有人知道,当时我也怀孕四个月,孕早期还卧床安胎,我没有解释,事情已经得到完满解决,而且我知道自己看起来确实不像孕妇。我们习惯根据表象去判断,但表象有时会骗人,如果把握不了分寸,试着多理解他人吧,往深一层次想,对方这样做,或许是有别的原因吧。
所谓分寸感,无非就是在心里上一个警钟,提醒自己谨言慎行,免得一不小心就越过了别人的心理防线。直言不讳自然痛快,但要分场合分情境,为人处世,多多顾及他人感受,让人觉舒适又不为难自己,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