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职场当中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他们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干着,看起来很勤奋,就是没有业绩,而且升职还很慢。观察以后你会发现,他们不会调用身边的资源,最后把自己当作了资源,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局面。遇到问题不沟通不说,会让自己混得很惨,这个是硬伤,这在职场当中是第一大忌。
不会求助,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 考场思维
中国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考场上被训练出来的,他们的脑海当中有着强烈的考场思维,认知全被考场给绑住了。等他们毕业后进入职场,考场思维反而成了他们最大的缺陷。他们觉得领导安排下来的一切任务都在考他,然后闷头做题,直至交出成绩单,形成一个闭环。他们忘了一件事情,商业社会的本质是分工和协作,产品是由人类大规模协作完成的。在当下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仅靠个人努力很难完成商品的制作和流通。从考场进入到单位之后,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面对任何考试,任何考题,你都是可以去抄的,不必再一个人苦苦思索。
2. 怕麻烦
不会求助,其实就是怕麻烦。
2.1
我们向别人寻求帮助的时候,会去拿捏自己跟那个人的人际关系,如果发现跟别人还不熟,关系不亲,一般都不太想着去寻求帮助。因为我们会担心,自己会超越了和那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给别人添了麻烦。这种情结,跟我们的基因有很大关系。远古时代,为了种族繁衍和避免种族受到伤害,我们的祖先很少跟其他不熟悉的部落进行接触。随着物种进化,这种情结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导致我们在面对陌生事物时,潜意识里会有一种本能的反抗和恐惧感。这种心理大家都会有,无可厚非。但有的时候,你不麻烦别人,别人怎么知道你需要什么呢?你不和别人交流,别人又怎么好意思跟你交流呢,又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呢?你应该主动求助,主动告诉别人你需要什么,这样那个人才好帮你。感情,都是麻烦来的。不麻烦彼此,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无法增进感情。
2.2
我们换一种思维来理解“麻烦”这个词。
先说一个词叫“社交货币”。我们给别人添麻烦,本质上是一种协作。当我有了麻烦,我去找你寻求帮助,你同意帮我了,我们达成共识,这个叫发行社交货币。发行社交货币,就是给别人添个麻烦。反过来说,添麻烦,是我们最常见的发行社交货币的方式。人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互相添个麻烦能够促进社会协作。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做不是很心机吗,这样去交朋友能真心吗?抛开道德层面,真实社会就是这样子的,这跟美德没有太大关系。
3. 担心自己不够资格
进入职场的前几年,可能还会很挣扎,没有存款,没有社会资源。一想到自己拥有的东西这么少,都不好意思去向有资源的人求助,感觉和别人相差得太远了,都不好意思开口。除了上面提到的没有以外,我们也是有自己的资源的。这些资源包括:
1. 时间,你能够支配的时间;
2. 能力,你能运用的技能和经验;
3. 人脉,愿意和你链接与合作的人;
4. 趋势,你的眼光能看到的趋势。
长期来看,让别人能够愿意帮助你,愿意和你互换资源,你也要有能够吸引别人的东西,也就是你的资源。作为职场小白,有两样东西最能够吸引资源,让别人愿意和你交换,愿意帮助你。这两样东西就是“价值”和“信用”。下面是两个公式:
能力X时间=价值;价值X时间=信用。
从这个公式当中可以看出,哪怕你没有任何社会资源、资金等这些东西,仍然可以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和“能力”创造出价值来。然后,持续的产出价值,累积出自己的信用。有能力是关键,缺能力这里就不提了,但是只有能力不投入时间也不行(像很多销售觉得自己挺厉害能说,就是不跑市场),不投入时间有能力也不会产生价值。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创造价值累积信用。在寻求帮助时,价值和信用是我们身上所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资源。
4. 调用资源的正确姿势。
在职场中,更多的是应该向上调用资源,而不是左右调用资源,也不是等待被调用。原因很简单,你在一家公司里,永远是:
1. 上级时间少,信息多,资源多。
2. 你时间多,信息少,资源也少。
所以,你时间多,沟通一定得是你主动发起,而不是由上级主动发起。你资源匮乏,所以你应该主动和上级沟通,向上级要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谁比较痛苦谁主动沟通。这里有一个前提,手上的事情得自己先想一想,如果一个东西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就去找人沟通,这就变成调用领导为你工作了,而且就项目具体情况而言,领导不可能有你清楚。主动向上沟通既是提高自己做事情的效率,帮自己在省时间,也是帮领导在省时间,让领导不用多花时间来问你具体项目进展情况,也不用在你的情绪上花太多时间。
从去年开始,我们变得比以前焦虑了,是知识的焦虑。知识焦虑的根源,是缺乏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方法论。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们接受了太多的世界观,却不知道方法论。外界给了我们很多鸡汤,但是没有给汤勺。我们不是因为我们不想改变而焦虑,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而焦虑。我始终相信,除了“感情”方面的事以外,其他事物背后都有一套方法论。只是那些方法论我们暂时还不知道,或者那些已经知道的人没有告诉我们。
写了这么多,算是方法论吧。时间的朋友,效率为王,记住:一个人力量有限,学会求助!
参考资料:《奇葩说第四季》、《拆掉思维里的墙》,董事长《周三讲话》等等。
附:《寻求到别人的帮助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企业董事长献给年轻人的讲话。
在刚刚迈入社会,开始创业、立业的时候,不少年轻人都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缺底气,脸皮薄,觉得求别人感到不好意思,畏首畏尾,迈不开步子。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正确认识和面对的问题。
怎么来看待这两点,一是脸皮薄不好意思去求人;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思想基础?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想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能力、有正能量的人?是否想做一个将来我也有能力去这样的理想追求和抱负,努力打造、提升自身能力,决心努力奋斗,实现理想抱负,你的脸皮就不薄了;你有那种志向和目标来支配你,鼓舞你,你就会有底气,就勇敢了,对事物的认识就发生变化了。你就有更高的理想,更大的器量,更宽的胸怀,更强的动力。努力去做更高的事业,去帮更多的人,要对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就对自己脸皮薄不薄淡化了,就不会对眼前一些小的枝微末节的事太在意,看不开,束手束脚了。
“人”这个字,一撇一捺,就是互相依靠支撑。人在世上都是需要帮助的。这一刻,我需要你的帮助;过些时,你可能需要我的帮助。时机合适,就要很坦诚、很直白的告诉对方:我需要你的帮助,我希望你来帮助我;并且明确表示,我为什么要你来帮助我,你帮助了我之后我到底在做什么。能够为一个好的目标,发出个声音,很直白地寻求帮助,这是底气,是能力,是品质。有眼光的人就会赞赏你,看好你,真心帮你。这时候,过于犹豫纠结,比方说别人给你帮助你不要,感觉不好意思之类的情绪,我认为就是把问题想复杂了。寻求帮助,首先是看你做什么事情。为实现正当的理想抱负寻求帮助是一个很正常的、很正能量的事,也一定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古人不是有句话,得道者多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