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一个问题:那些刚毕业就嚷着要去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们,十年后都怎么样了?
我有个大表哥,今年35岁,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在北京做律师。那是一份很体面的,单位时间售价很高的工作。因为在北京没有房子,还是找不到女朋友。经过去年一轮猛涨,随随便便一个小两居就500W以上,更买不起了。
在我们农村超过30岁还不结婚,难免会被人嚼舌根。家里我二姨为这事没少操心。
印象中,他一直是我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又听话,学习又好,性格还温和。现在我到北京来,老妈特地嘱咐,千万不要和他学。
前几天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深圳男子月入3W,供两套房,养老婆和两个孩子,不堪重负,卖掉房子回到老家。
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应届生涌向一线城市,他们走的时候信誓旦旦,视死如归,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模样;大概每年也都会有不少在一线城市混不下去的年青人,迫于生存压力,收拾行囊挥手告别,留下曾经的傲娇梦,带着躯壳回到老家向现实低头。
2、
现实总是面目狰狞吗?
不要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吃,钱要一块一块挣。 看几个普世意义上成功的公知讲,自己20几岁的时候还天天想着怎么睡大胸妹子,为此可没少撸,不像现在的年轻人,还没出校门就整天思考底层逻辑…
不是现实狰狞,而是理想浮夸。现在这节奏貌似男生在25岁之前没赚到第一个100万就不好意思出门似得,貌似没车没房就不好意思娶媳妇似得。
有部分原因,年轻人的中年危机和焦虑都是微信造成的。在没有微信之前,我们的圈子都很小,身边的一亩三分地加上几个熟悉的朋友。有微信之后,发现发小天天过的好小资,发现初中同学混的好厉害,自己怎么依然屌丝。有了微博之后就发现,身边处处都是亿万富翁,认为一夜暴富的故事发生概率是如此之高,而自己又如此巧妙的一次次错失。那种害怕自己被时代洪流抛弃的无助感肆意蔓延开来,蚕食着宝贵的青春年华。最后转为深深的焦虑。转而深深的骂一句:这操蛋的青春、
3、
除了外部环境,还有什么原因造成了年轻人的“中年危机”?
是学习吧。
引发的内在不信任,还有焦虑,韩寒那句“听过很多道理,可以就过不好这一生“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诟病。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的无聊和焦虑症都是闲出来的,稍微有些意识的会引申为“青年危机”见过那个天天忙到起飞的人说自己空虚寂寞冷的?
其实从来我都不怎么相信规划,也对不相信在互联网时代谁能够一招吃遍天下鲜,成长是需要时间喂养的,成功只是成长的一个节点,与其天天在那焦虑担忧,不如去多做些事,先让自己成长起来。
如果一直在谈中间危机,仅仅是在谈的层面就是真的危机了。所以说,躁动起来吧少年,未来终究不会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