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拾荒的老头,喜欢阅读
每次进图书馆前
他总是先把手洗得干干净净
他随身带着一根竹竿,一只蛇皮袋里
装满了旧报纸和矿泉水瓶
没有人知道他曾资助过无数的学生
退休后的工资全部捐出,并且
签署了遗体捐赠志愿
有一次,他为了捡一个矿泉水瓶
被过路的汽车撞死
他的女儿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
一摞寄给学生的汇款单
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家俱
床头上只有一个发黄的日记本
其中一页写着:1978年8月21日凌晨,小雨
在街角的垃圾桶里捡到一个女婴
《拾荒者》创作手记
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下面一则新闻:
2014年11月,杭州一位拾荒者“因进图书馆看书前”自发洗手,曾引起很多人关注。这位老人叫韦思浩,是杭州图书馆的常客,也是感动无数人的杭州“拾荒老人”。
老人进馆看书前总要先“洗干净手”,一次被记者拍下来后,2014年在网络意外走红。老人惜书的举动,与杭州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举措一起,赢得了千万网友点赞。但直到2015年12月13日,老人被出租车撞伤医治无效身亡后,大家才知道,爱读书的“拾荒老人”有更多的“秘密”......
老人77岁,是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现浙江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他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每月退休工资有五千多,但老人一直省吃俭用,捡些瓶瓶罐罐,大部分收入都用在捐资助学,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性捐赠三四百,到现在的三四千。
老人的遗物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样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读之潸然泪下的受助孩子的来信......
仅老人的女儿简单整理的捐资助学凭证,大大小小就有数十张。老人甚至十几年前就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身后愿意捐赠遗体和所有的可用器官。
老人的女儿韦女士说,“这些都是我父亲捐资助学的东西,都是匿名的,我们收拾遗物时才发现,先前不知道。我就觉得我父亲过的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很惭愧……”
(本新闻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对流浪汉有一种误解,认为流浪汉都是又脏又臭衣衫褴褛的人。我在珠海流浪的时候就不是这样,我穿得干干净净,上衣是“班尼路的“,裤子是“李宁的”,脚上的鞋是正品“耐克”(这一切都是在垃圾桶里捡到的)。经常到炮台山公园洗澡(公厕里),每天刷牙,定时理发。走在路上根本看不出我是一个流浪汉。以至于有一次我走在街上,一个站街女拉着我的胳膊撒娇说:带我走嘛——
每天中午,我在大排档捡饭吃饱后,就到文华书城去看书。文华书城是一家很大的地下书店,里面的书种类繁多。我那时正迷恋周易预测(想搞清楚人到底有没有命运这回事),一到书店就直奔古籍区而去。书店里面有很多流浪汉在看书,尤其是天热或下雨的时候。有的流浪汉手上黑黝黝的,进去随便先拿一本掂在屁股底下坐着,再拿一本言情小说捧着看。我跟他们不一样,从不会把书坐在屁股底下,(我认为那是对知识的一种侮辱)我会带一块泡沫板当坐垫。如果一本书当天没看完,我会把它放在最下面一格,第二天再接着看。
开始的时候书店不允许人坐在地上看书,经常有保安过来驱赶。告知我们书店有专门的阅读区,让我们到那儿去看书。因阅读区需要办卡,且距离较远,流浪汉们没人过去,仍然坐在地上看书。保安一过来驱赶我们就站起来,保安一走,我们又继续坐在地上看书。
搞得一群保安也没办法,生气骂道:“真没素质——”。
有一次我混入了阅读区,看着看着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个小个子保安过来查阅读卡,我没有,他要赶我走。我指了指其他人——你为什么不查别人,只查我。他说先查我再查别人,我没有阅读卡就得出去。我不理他,继续看书。小个子保安用对讲机叫来了一个胖保安,两人站在我身后虎视眈眈。胖保安对我命令道——请你出去!这时旁边有一个神经病嘴里不时大声发出“依呀——哈呀——”的声音。我指了指那个“神经病”说,那个人影响别人读书,为什么不赶他出去。胖保安面无表情地说,那个人有阅读卡。
我不理他们,继续坐下看书,突然感觉脚下悬空——已被两个人架了出来。
过了段时间,我再去书店时,看见到处都是坐在地上看书的人(书店已不再驱赶坐在地上看书的人),那群保安也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