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主要分享我关于取舍的看法。
舍得,仅仅两个字,但这两个字所代表的的思想,却是影响我最大的思想,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百度百科是如何解释这两个字的。
舍得(shě dé),汉语词语,指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须舍弃即愿意付出,不吝惜。最早出自《易经》.《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假如今日有个人缉访得贼人真信,来报你时,你还舍得二十两银子么?”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也是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 ——摘自百度百科
要进行取舍并不容易,这代表了我们放弃了完美,承认了自己有不足,转而将花费在次要目标上的精力抽出,全部去追求主要目标。最早让我接触这个想法的,是金庸老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里面的周伯通在让郭靖背九阴真经时,开篇是这样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当我把这句话放到网上去查时,发现是《道德经》内的内容,下面是原文: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翻译过来就是:天道善于均衡,将多的补给少的,追求平衡,稳定的状态。而人与之相反,应该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强项,放弃弱项。
后来又了解到了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讲述的是与人合作的时候,要尽量让每个人都做自己的长处,分工明确,而不是每个人都什么都干,举个例子
张三钓鱼一天可以钓10条,做面包一天能做4个;
李四钓鱼一天可以钓4条,做面包一天可以做10个;
假如张三钓一天鱼,李四做一天面包,一共可以获得10条鱼与10个面包;
假如每个人都钓半天鱼,做半天面包,一共可以获得7条鱼与7个面包;
通过上面的例子,简单的讲述了一下“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的依据,可以发现与人合作时,最重要的是长处,而这个理论更为加深了我的想法。
因为“舍得”,所以“取舍”,我认识到了我不可能什么都想要,而又什么都不付出;不可能所有好处都通通被我吃掉,也不可能所有我想要的都能获得。因为我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我需要为了我最想要的,而放弃一些并不是那么想要的,这需要认识到内心,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最需要的;什么仅仅是因为各种其他原因,想要获得,或是可有可无。
比如花费同样的时间,我们可以将一项技能达到精通的水平,也可以将5项技能达到及格的水平,而决定我们能力的,大多数时候都是那一个专精的技能。
或者当我们要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可以简单划分为质量,价格,外观。当我们的现金一定时,需要我们进行取舍,是要性价比?还是美观但质量差?或者是质量和外观平衡?
又或者在知乎、贴吧等网上论坛流传的这样一个段子
一个女生要求他的另一半:男性,单身,身高1米8以上,体重120至140斤,年龄25~30岁,本科学历,长相中上,年收入40万+,不抽烟,不喝酒,不玩游戏;
一个男生要求他的另一半:女性,单身,身高1米65以上,体重90至100斤,年龄20~25岁,本科学历,长相中上,年收入10万+,会做饭,温柔大方,善解人意;
找另一半的条件明明各项都可以找到很多人,混合在一起满足条件的,在中国都寥寥无几。
本篇内容,我个人的思考就是当面临选择时,思考什么是第一优先级,根据情况放弃其他选项,来保证获得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