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一个学护理的学妹聊天的时候,学妹有点悲伤:今年在医院实习,前两天护理部下通知,过年得在医院呆着。
听着着实心疼,后来看到学妹发朋友圈,她拍了几张布置医院的照片,写道:科室的年味。
在以蓝白灰为主色调的医院里,新年剪纸单独一抹红,成了特有的色彩。
而在昨天晚上,我看到学妹更新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爸妈从东北到安徽,2000公里,24小时,和我一起过年。”
配图是学妹爸爸妈妈温暖朴实的笑容,和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菜饺子。
后来我才知道,学妹的爸爸妈妈,从步行到三蹦子到汽车,花了2个小时,从村里到市里火车站,再坐22个小时的火车,从东北到安徽合肥,卧铺没有了,就这么硬生生坐了20多个小时。
老俩口特意扛了一罐酸菜,到了合肥给学妹现包饺子,给学妹送到了医院。
学妹很愧疚:爸妈你们这么老远跑过来,我吃完饺子就得工作了,没办法陪你们。
爸妈说:这有啥,过年要过,工作也不能落下。你好好照顾病人,爸妈陪着你呐。
学妹这几天办理了很多出院手续,只要病情不严重的病人,都会来回家过年。她在护士站不停的办理着出院手续,而她的爸妈,不说话,不打扰,就坐在医院走廊的角落,陪着自己女儿。
我听着心里涌起了很复杂的情绪,年是从小到大都会过,只不过年的味道,却越来越不一样。
从前的过年,是新衣服、鞭炮和餐桌上好吃的年夜饭,而如今,却是更多了一份陪伴。
说到我自己,我每年过年,也挺“费劲的”。
我爸是浙南的,我妈妈是皖南的,我从小在浙北的小城嘉兴长大。
这就意味着,我每年过年都要跑跑跑。从嘉兴跑到皖南,再从皖南跑到浙南。导致我对江浙沪皖很熟悉,高中地理一直考的不错。
比如我今年,前几天,我们一家子早上4点钟爬起来,从嘉兴到我妈妈老家(害怕白天太堵了),等过两天,我们一家又要驱车500多公里,7个小时(因为浙南的山路太多啦,不敢开太快),从皖南跑到浙南,再过几天,过完年,再从浙南跑到嘉兴。
光是叙述这一段,都觉得让人绕晕了。实际上过年更麻烦。
所以我爸妈一直不想让我找离家太远的男朋友,因为过年太麻烦了,结果我男朋友又是皖北的,认栽了哈哈哈。
这种感觉,就像白岩松的那本书的书名《痛并快乐着》。旅途奔波真的是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大包小包的拎来拎去,太累了,可是这么麻烦这么累,却也很值得。
以过年的名义,能够见到许久未见的亲人朋友,这是这么累还在路途上奔波的所有动力。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春节回家怼亲戚指南》、《回家过年,就是从Andy到翠花的蜕变》这类文章,我觉得看看图一乐就行,没必要太上纲上线。
其实长辈们很多时候就是随口一问。
“你多大啦?”
“在哪读书?”
“在哪里工作?”
……
不外乎就是学业工作恋爱交友。不然在饭桌上不讲话多尴尬呀。
其实很多长辈也是很喜欢我们的。我外婆好久没见到我,看到我又亲又抱,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高兴,怎么也藏不住。
她们不管自己的孙子孙女是什么学历,一个月赚多少钱,能过年回家陪陪她们,她们就很知足了。
我97年的弟媳妇,今年过年给她们的女儿庆祝一周岁,但是也没有因为我都25岁了,还没结婚,就一味的催我爸妈让我早点结婚生小孩。
我以前没太多感觉,现在却挺喜欢回老家过年的。
我好久没过这样的生活了。
这家菜不够,就去亲戚家拿一份,腌的肉,割好几刀分给大家。
这让在筒子楼里住了5、6年,连楼下邻居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天天关着门自己跟自己玩的我,有种很亲切温暖的感觉。
人和人之间,是需要相互温暖的。
其实我也就今年过年,能一家三口聚在一起,之前,我爸在酒店里上班,人家越闲,酒店越忙,每次过年的时候,我爸都在酒店上班上到很晚,回来的时候年夜饭都撤了。
18年年底因为膝盖受了伤,因为要养伤,所以大年夜才能够休息。
所以今年,是我长这么大,为数不多的一家人整整齐齐过大年。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爸爸的身体正在慢慢恢复,我爸说,等到他退休了,要去青海骑行。
今年年夜饭,大家拍了一张合照。我外公外婆身子骨依旧硬朗,大家聚在一起,拍了张合家福。四世同堂。
明年,后年,今后的每一年,我不知道会在哪里工作生活,但我知道,我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排除万难,尽可能回家过年。
相聚与陪伴,是多么珍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