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开篇即曰:“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前一句讲明了人的最初本质,后一句则指出了人性所存在的差别,即“善、恶”之分。
面对人世间善恶的存在,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告诫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大意为:做人要行善,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坏念头;同时也要善于自我保护,防备、警惕他人伤害自己。
无害人之心,是做人的基本底线,是立身于世的精神境界,用现在流行的语言来形容,就是要强化“心灵环保”,在心中种植一颗慈善的心,把自已的私利降到最低点,清心寡欲,忠心仁厚,忠诚待人,不但自己要幸福,也要别人能幸福,使心灵阳光健康,绿意盎然。
然而,人心隔肚皮,肉眼难看穿。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正可谓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测。虽然社会各界大力倡导人心向善,但由于个体观念的差异,难免存在负面因素。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得不多个心眼,慧眼识人,不轻信于人,以免自己受到伤害。
一是要防备奸诈之人。这类人包藏祸心,亳无人道,总给别人挖陷井,害人于无形,尽管最终必将“机关算尽害自己”,但他们给别人带来的伤害绝对不可低估。
二是要防备虚伪之人。这类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假打”之人,巧舌如簧,能言善语,漂亮话、好听话一套套,但好事善事一件也不会做,这类人绝对不能信任。
三是要防备嫌贫爱富、欺贫骂富之人。这类人心态极不正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看不起生活条件差的人,“跪舔”巴结有钱人;其二是欺负生活条件差的人,辱骂有钱人,总是怀疑别人的钱来路不正,甚至干起匿名举报、告黑状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