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雪梅姐认识缘于简书齐帆齐写作自媒体课堂,我们是素未谋面的文友,她在魔都上海,我在花城广州。
写作群是一个大集体,我和雪梅姐在同一个组里。
雪梅姐原名汪春香,来自黄梅戏之乡的安徽安庆。因为出生在春天,春天里百花香,所以父亲给她取名“汪春香”,简单质朴的名字寄寓父亲深深的爱,她用在简书名字春天里百花香。
雪梅姐是1968年出生的,她自嘲自己是简书里面年龄最大的,是奶奶级的成员。也许是因为有年轻的心态,或许是喜欢文学的原因,乐观开朗的性格和文学的滋养熏陶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
因为对文学的执着热爱,平时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写散文、随笔,简朴的语言,纯真的情感和细腻的文笔,她的文章多次在当地报刊发表,这也让她更坚定选择写作之路。
从小跟着喜欢黄梅戏的父亲去戏园看戏,耳濡目染下爱上黄梅戏。父亲看她痴迷戏曲,想让她去学唱戏,不料奶奶的一句“你把小孩往火坑里推呀,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孬子,旧社会唱戏的叫戏子,被人看不起的”断了她学唱戏的念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自己对黄梅戏始终无法忘记。于是,业余时间自己学唱,看视频学黄梅戏的表演动作与情韵。努力与坚持让她走上业余的舞台,一展黄梅戏的魅力,多次登台表演并获奖。
不管任何环境与年龄,是心中那份对戏曲的热爱痴迷让她继续前行。看听雪梅姐的表演视频音频,深深感动,泪眼朦胧。青衣花旦的水袖长舞,既端庄优雅亦委婉含蓄;女扮男装的书生温文儒雅俊俏帅气。
她说“想不到早年在家乡播下黄梅戏种子,在异乡开花结果,散发着黄梅幽香。”她用文字写下我爱家乡的黄梅戏。
在这个人人都追求快速经济的时代,传统戏剧已被人们渐渐遗忘丢弃。那些专业或业余爱好者们对传统文化传统戏剧的执着热爱与传承让人肃然起敬。
雪梅姐出生在农村,古老的习俗都认为女儿不值钱,不需要培养,幸运的是她的父亲并不重男轻女。
父亲虽没读过书,但是他用他的为人品格和人生经历教育她们姐弟四个。父亲纯朴、善良、勤劳、爱学习。不重男轻女,富养姐姐,穷养弟弟,就算只有一个的弟弟,但父亲对他管教严格。
每当暑期农忙时,弟弟需要下地帮父母亲干活,而姐姐则在家做家务小活,稻场上看稻谷,防鸡,鸟,偷吃。姐姐有零花钱,弟弟没有。因为父亲要弟弟感受劳动的辛苦,培养他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
父亲用自己的纯朴善良给他们姐弟做了最好的言传身教,把他们培养成正直善良,乐观开朗的人,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收获友情事业婚姻家庭。
父爱是深沉的,雪梅姐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父亲深深的爱。简书文章我的父亲,收录散文专题。
当我问她,这么痴迷喜欢黄梅戏,您觉得传统戏剧与文学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或者说戏剧对您文学创作的影响或帮助?
雪梅姐说:“我不会写小说,但我喜欢戏剧中的人物,喜欢独坐绣楼的小姐,精通琴棋书画,端庄优雅,大气秀丽;喜欢剧中有情有义的书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我的文字简陋,但骨子里好似与戏剧中的人物有种莫名的心有灵犀。总感觉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雪梅姐曾有过一次婚姻,前夫是军人,后退伍回乡,买货车搞运输,因事故,车毁,所幸人没事。后在家乡安庆城内开出租车,经不住社会诱惑误入第三者怀抱。
可以同甘共苦一起打拼,但绝不容忍对爱情和家庭的背叛与不忠。毅然选择离婚,靠自己的坚强乐观继续前进。
很多人就是这样,可以一起经历风雨,却无法实现并肩看彩虹。
经历过人生风雨的雪梅姐现在定居生活在上海浦东,儿女已成家立业,父母健康平安,自己也是儿孙绕膝,是好好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
但雪梅姐有一颗不服老的心,她有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精力。唱黄梅戏,学写作,加入写作群,活力无限,用文字与激情书写不一样的人生。
春天里百花香,她却如腊月寒冬里的梅花,尽情绽放,展示自己的坚韧不屈。
【齐帆齐写作自媒体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