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秋叶归根

有人问我,为什么进城带孙子的老人,无论时间多长或多短,多数都要回老家?我从大道理方面,诠释不明这个问题,仅举几个实例,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一。江西一老俵,女,现年61岁,51岁丧夫一直守寡,10年前来上海给儿子带孩子。现在,孙子读小学五年级。中秋节假期前一天,孙子放晚学回来,不愿去补习班上课,奶奶督促他在家做作业,他全当耳旁风。做好晚饭了,孙子仍然玩手机,奶奶上前一把夺下,孙子拼命反抗抢夺。爭夺战正激烈时,儿媳妇恰好下班回家,进门见奶奶暴打孙子,顿时气从心生,怒火冲天,对婆母大发雷霆,斥责不该这个样打她的儿子。儿媳妇是"眼见为实",孙子一言不语,奶奶有囗难辩,唯有摄像头可以还原场面,可惜未安装。中秋节后的第5天,娘家妈上岗,婆家母失业。"你娘是娘,俺娘也是娘,两个娘为啥不一样?″孤寡一人,她往哪里去?她往哪里行?

例二。她是山东枣庄人,现年65岁,孙女上幼儿园中三班,今年孙女的小娘舅考入复旦大学,她来上海也五六年了。自开学后,也不知什么原因,儿媳妇挑剔她做的饭菜,不是缺油少盐,就是盐多油重,囗感差味不美。当然她要辩解,儿媳妇拉着长脸,严然是女皇的气势训斥她强词夺理。她忍气吞声,闷声哭了一整夜,一连两天粒米不进,滴水不饮,还得兢兢战战地服侍他们。儿媳妇凶巴巴地对她吼:"看见你我就恶心!″索性不吃她做的饭,昨天的晚餐,是儿子做的肉丝葱花面,儿媳妇以为是婆婆做的,二话不说全倾倒马桶里。孙女悄声地对奶奶说,姥姥快来了,照顾小舅舅。她明白了,不"叶落归根″行吗?

例三。刘姐给女儿带孩子,按常规理论,女儿是妈的小棉袄;依民俗说法,女儿是人家的人,长期生活在女儿家也一样不风平浪静。刘姐今年62岁,河南新乡人,有一儿一女。老伴在老家带孙子,她来上海女儿家带外孙,因为亲家母还有九十多岁的婆母。外孙学会走路期间,连走带跑,由于她腰间盘突出压迫的腿脚走动不方便,追不上外孙。一次外孙跌倒,额头上摔了一个蚕豆大的青疙瘩。女儿见状,心疼地责备她:"如果是你的孙子,会让他摔成这个样吗?"刘姐还认为自已的女儿打骂由已,岂料女大不由娘,女儿不把她看作从前的那个妈了,对她大动肝火。母女俩唇枪舌战上海滩,女婿虽无言无语,却冷着脸色为妻助阵。往后,母女关系还不如不睦的婆媳关系。女儿虽未声明赶走她,但她知道,外面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已的狗窝,中秋节的前一天,刘姐搭乘顺风车回老家了。

例四。我与老伴由皖来沪,可没有闲情逸致游外滩、遛南京路、逛豫园、观东方明珠、赏朱家角……而是来站好最后一班岗一一一带小儿子的儿子。今年,孙子上小学五年级,儿子的家是学区房,学校放晚学实行5十2,学生的爸爸妈妈们下班后可以接孩子。就在中秋节的前四天,小儿媳妇对我的老伴说:"我什么都不嫌弃你们,就是你们年纪老了。"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听透不说破,才是好公婆,高学历的人说出的话水平也高,含义耐人琢磨。我们六十四五岁来沪,已有11年,也胜利圆满的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可以凯旋而归了。为什么说是第二个任务呢?是这样的,当我们有第一个孩子时,就立志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读上大学,儿孙后代就可以永远脱离农村,这就是我和老伴艰巨神圣地首要任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乡村,从农家门先后走出两个"状元",容易吗?况且,我的两个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两家六囗人全都落户上海,如果他们的学历(位)或职称低级,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能接纳他们为市民吗?我和老伴历尽千辛万苦,愿望实现了,也踏上七十高龄路,勇向八十岁上行。我们现在目还精,耳还聪,还有自知之明。今年中秋节,二儿全家三囗来小儿子家,陪我和老伴过节日。中午,八囗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八仙桌就餐,其乐融融。突然,老伴说:"我和你爸今年要回老家了!″欢声笑语嘎然而止。如果删除吃饭和夹菜的交响声,剩佘的是沉默,很尴尬的那种沉默。无声胜有声,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也无人留。

孝顺的儿女,当然包括媳妇,不让老人还乡,为数尚多,如果一一例证,有脱题之嫌。

恕𣎴赘述,仅用一句话作本文结束语,既"一个老娘能养五个儿女,五个儿女不养一个老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芳华的日记征文‖人在旅途[https://www.jianshu.com/p/47ae31c02363] 生命是有...
    百汇新西兰阅读 5,682评论 30 59
  • 阿 伯 冷月称其阿伯,她女儿喊她小奶奶的人,其实是冷月老公(简称呆呆)的姑姑。为何有如此怪异的称呼呢?请听我细细道...
    冷眼看风月阅读 3,555评论 0 0
  • 姨姨家的小保姆要回老家结婚了,于是全家总动员开始了新一轮的找保姆。这次想找个年龄大点儿,能干得时间长点儿的。 ...
    涟漪微微微阅读 5,540评论 4 12
  • 1.我刚出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全职羽毛球教练。 在我工作的球馆隔壁有一座公园。公园里有一条人工河。常年没有人清理的河...
    马森吐温阅读 4,340评论 5 3
  • 第十四章 星期一,谢心宜的‘梧桐树下’女性饰品店正式开张了。按谢心宜的想法,不想兴师动众,又放鞭炮又什么的,她不想...
    冬妮娅阅读 3,056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