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教育经典感悟-小议阅读与智力发展的关系-6.28

        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快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2卷,第564页)

      感悟: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人,总是希望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想方设法对寻找他们的智力开发有意的训练,总希望会发现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好办法。于是就出现了“国学热”“奥数热”“游戏热”“魔方热”“拓展热”……不一而终!最终的效果如何?只有与家长和孩子们知道!可是我们在当下的教育中往往出现舍本逐末、崇洋媚外现象!往往忘记了中国老祖宗留下的瑰宝!读书可以开启明智,大家常听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中华传统经典的启智作用!异曲同工,苏霍姆林斯基也是深谙此道,不信你看看他的论述。

        首先,先生用自己的探索证明读书是启发智慧的好方法。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任何人坚持某一项事业,只要坚持10年,就可以称其为“家”。(鲁迅语)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坚持探索了30年,这足以让我们立德树人之人信服!先生通过30年的教育实验研究证明,学生智力开发的好坏、成败,往往取决于他们“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何为“很好地阅读”?我的理解是,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引导、带领下,学会了“学以致用型读书”,遵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学会通过阅读与古今中外圣贤“心灵对话”,得到他们需要的智慧启发,从而得道!

      其次,先生阐明支持他这个论断的依据。他说“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快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让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就会让学生在时时刻刻不断拓展思维、想象、联想中“创造性阅读”,哪怕是暂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那么“高大上”,但是至少是他们经过思想“反刍”后所得到的有益的精华呀!而反观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教育,有没有留给孩子们自我“咀嚼消化的空间与时间”?所以,有了这样读书兴趣与本领的学生,就会捷足先登,快人一步,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会远远超出同龄的孩子们!正如先生所言,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要“比起那些不会快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为什么?因为他们学会通过有效阅读,不断地学习借鉴圣贤、高人的智慧、思想来丰富滋养自己的“智慧之树”!这也许就是我们现在常把读书学习称其为“读圣贤书”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让读书人折服的是什么?除了他政治、军事等方面才能之外,就是他终身读书,特别对《资治通鉴》的不断、反复、深入地研究,从中汲取政治智慧的养分,从而成就一代伟人的传奇人生!

        最后,我想用爱默生的一句名言结束今天的感悟——“读书时,我愿意在每一个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