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萦绕,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凭着这个经典的开头,18岁的萨冈叩开了文坛的大门。
萨冈是二战后西方世界“叛逆”青年的代表,她的作品更是表达了一代人青春岁月里的忧愁与孤独。这种忧愁和孤独不仅根源于她传奇而独特的人生经历,还根源于兴盛于二战后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二战之后的法国,固有的秩序与价值体系在现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里轰然崩塌,在颓败的废墟中只剩下茫然无措、放荡不羁和空洞的期待。于是标榜把个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萨冈的作品,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领域的体现。
在《你好,忧愁》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少女塞茜尔,生性浪漫不羁,跟同为浪荡子的父亲过着随心所欲的荒唐日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活纳入到正规的轨道。为此,她竭力阻挠鳏居多年的父亲雷蒙和其女友安娜的婚事。于是,塞茜尔跟自己刚刚认识的男朋友希利尔,以及父亲早先认识的一个女人爱尔莎,共同精心设计了一个诡计,以期逼走安娜。然而,令塞茜尔料想不到的是,这一胡来最后导致了安娜精神恍惚,出了车祸,命丧悬崖……
小说中塞茜尔对安娜的反感和抗拒,不仅是青春与成熟的对抗,也是战后一代对固有秩序和价值体系的对抗和解构。以安娜为代表的成年人Ta们看起来似乎优雅、得体、有道德、懂节制,可在塞茜尔看来那不过是虚伪、单调乏味的表现,她和父亲那种自由自在,注重自我感受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所以,她不可能忍受安娜以未来的继母和责任感为名插手她和父亲的生活,“我必须自救,拉回父亲,恢复我们过去的生活。”于是她精心策划了一连串的“诡计”,意图逼走安娜。
此外,塞西尔和安娜之间的对抗和斡旋,也体现了萨特“他人即地狱”的观点。萨特认为,他人乃是一个存在的客体,这种客体不同于物,他不但存在着,而且还对我构成了威胁,因为他是自由的物体。在他的“目光下”,他可能把我变成物。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从他人的目光或他人的地狱中解脱出来,只能有两种途径:或者心甘情愿地做别人的物,或者使他人做自己的物,去操纵他人。安娜和塞西尔之间的矛盾正是这样。塞西尔天生崇尚自由、浪漫不羁,而安娜却按照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准则一心想把她塑造成一个所谓“得体懂事、成绩优异”的人,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让她们彼此成为对方的地狱,并为此付出代价。
萨冈笔下的塞西尔是一个极其重视自由的人,这种自由不仅是可以自由的选择做某件事情,也是自由的选择不做某件事情。她想要按照自己的内心潇洒坦荡的活着,可又时不时的受到安娜的影响。有时候,她羡慕安娜的优雅、冷静,有时候,又觉得她刻板、冷漠,这种矛盾的交织让她在诡计实施的过程中时常不知所措。
她的脑海中偶尔也会闪过一丝“悔恨”的念头,可是很快,那个放荡不羁的塞茜尔随意的向她挥挥手就把那个念头压制下去了。计划按她的预想顺利的进行着,她如愿以偿的让安娜看到了父亲和爱尔莎在树林中亲热的场景,可她忘了,这个她一心想赶走的表面高傲、冷漠的女人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有感情,会伤心,会难过,只是生活和岁月的磨砺让她学会了自控而已。当塞茜尔看到因亲眼目睹自己心爱之人的不忠和背叛而失控和崩溃的安娜时,她又会感到愧疚和自责。而安娜的死也让塞茜尔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忧愁”的滋味······
可见,塞西尔所追求的那种绝对的自由,并不总是带给她快乐。
存在主义者认为,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
终究,在塞茜尔眼里,生活不过是夏天的风,带有一点点忧愁的记忆。继续奢华放纵,继续醉生梦死,生命还那样长,长得叫人厌倦。“只是在黎明时分,我躺在床上,听着巴黎街上唯一的汽车声时,记忆有时违背我的意愿冒出来:夏天和所有关于它的回忆复返了。安娜,安娜!在黑暗中,我轻轻地,久久地呼唤着这个名字。于是什么东西涌上我的心头。我闭上眼睛,呼着它的名称来欢迎它:你好,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