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库茨克当天刮着很大的风,虽然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但仍能感到阵阵寒意。
或许是饮水量不够,或许是太过寒冷,本来就未痊愈的肾积水复发,肚子一度疼得腰都直不起来,还未尽兴便只能匆匆回到旅社。
不过我并不后悔,这就是我要的秋天的感觉:有蓝蓝的天,有高高的白桦树,有凛冽的寒风,还有古朴厚重的建筑。
一条绿线串起了市区主要的文物建筑,给予游客很大的方便。我们沿着绿线边走边看边拍照,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魅力。即使没有大的名胜古迹,我也愿意在市区的街道上走一走。这是我更喜欢的旅行方式。
美轮美奂的教堂,别具一格的木屋,美丽宽阔的安加拉河都让我们感到新奇,不时停下来拍照留念。然而我竟渐渐地有些失落,这一切的一切,对于看过几十篇攻略的我来说都已十分熟悉,旅行变成了按部就班,少了些惊喜和意外。妈妈她们是幸福的,因为一无所知,反倒处处都是新鲜。
伊尔库茨克作为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也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但这里的经济发展却明显比不上西安。市区没有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没有繁华的商业中心,人们的英语水平普遍很差,叮当叮当的有轨电车不疾不徐地行驶着,就像这个城市的节奏。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是为祖国近些年经济的腾飞而骄傲的,但是走在伊尔库茨克的街上,我不由得羡慕起它来。
这里没有乌烟瘴气的车流,没有居高不下的PM2.5,也没有行色匆匆的人群。路上的汽车看到行人站在路旁要过马路,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走;放学的小朋友看到我们几个外国游客还会感到好奇,跟我们挥手打招呼;每个人都住在独立的小木屋里,而不是千万座高楼大厦里的一个小盒子。
总觉得中国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房地产业同时也在毁灭着中国的城市建设。走在城市的大街,我们很难分辨出这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国家,还是一个像美国一样建国不过200多年的现代化国家。每个城市都在悄悄地失去自己的特色,更可笑的是,诸如“秋裤楼”,“大裤衩”之类的建筑层出不穷,显示出中国人莫名其妙的审美。一个个起着洋名字的小区也显示出中国人盲目的崇洋媚外。怎样在加速现代化的同时又不失去我们的本色呢?这应该是当前中国人急需面对的课题吧。
俄罗斯人不紧不慢且悠闲的生活自有它的特殊国情所在——即使有大片不宜居住的土地,俄罗斯的人口依然少得可怜——这是我们羡慕不来的。我们在俄罗斯的几天里,看到很多地方工作的都是中老年人,或许也是和它人口太少有关系吧。倘若要把中国这么多的人口放在俄罗斯,只怕他们也要个个住在盒子里,吸着雾霾和汽车尾气,还要忍受着到处的拥堵。
走在大街上的我们马观花地绕着绿线转了一圈,说着,笑着,转眼天已麻麻黑。加上腹痛难忍,便再也无心欣赏城市的美景,带着长辈们匆匆赶回去了。
Tips:
俄罗斯的旅馆大多是10:00或12:00 check-in,在这之前无法办理并入住。
如果是住在市区,可以去旅游中心索取免费的伊尔库茨克市区地图。一般旅社也有免费地图提供。
伊尔库茨克火车站距离市区比较远,步行约20min。
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这却是我第一次写游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关于俄罗斯之行的游记共有10篇文章。其它文章请戳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