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刑司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验明正身,目的有两个,一是该死的是不是这个人,死错人可不好弄;二是该死的人是不是确实死掉了,这项工作主要由现代的仵作来操办,身为提刑司的代表,我只需要监督即可。
在那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和提刑司的同事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早起。凌晨五点钟,天还没亮,萧瑟的寒风裹挟着细雨,我们连早餐也来不及吃,就要赶往大牢去为那些将死之人验明正身。这个时刻是最痛苦的,不仅因为需要顶着欲裂的头痛,还因为天地间那股萧煞之气,更是让人浑身竖起鸡皮疙瘩。
自古以来,我们的老祖宗都遵循秋冬行刑的惯例,特别是自西汉以后,更是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因为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所以,我们现在看的古装剧里都会有“秋后处斩”的有关台词和内容。然而当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之后,人定胜天的豪言充斥着苍穹,仿佛再也不用遵循古制,更不需要考虑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我们现在所吃的很多食物都是反季节的、转基因的,大自然的规律好像都可以通过人类技术进行随心所欲地改造,天地之间早已被人类散发出来的滚滚杀气笼罩着。
所以,即便是大热天行刑,老天爷也会感应到什么似的,让人倍觉寒意,特别是在下着雨的凌晨。
厚重的大牢铁门伴随着瘆人的金属“吱嘎”声打开了,牢房前的空地里挤满了提刑司的同行们,密密麻麻的制服人群中,几个“主角”被围在人群中央。“主角们” 换上了新衣服在那里蹲着、坐着,面前摆放着丰盛的饯行餐,其中一个哥儿们绝对是男一号的角儿,一边吃一边砸吧着嘴说“真香,能不能再来一碗?”男二号却苦瓜着脸,怎么也吃不下去,把他那一份用脚蹭到男一号跟前,男一号也不客气,稀里哗啦风卷残云扫荡一空。
饭毕,几个人拿来一捆绳索将“主角”们五花大绑。这绑人还是非常考技术的,绑紧了,“主角”们不配合,毕竟好不容易穿一次新衣服;绑松了,等于没绑,也起不到“修身”的效果。最考人的是打绳结,绳索从“主角”们颈脖处顺着两边腋下,绕着双臂数圈后将双手反绑于身后,两股绳子汇成一股在“主角”后背向上提起,并在左后胸处打结。为什么是左后胸?因为那里是人体发动机的所在地,那里熄火了,人也就灭了。绳结打在那个位置,就是方便执行时一击即中。
可有的人发动机偏偏长歪了,还有的大小不一。就比如现在的汽车发动机,有横置的,有竖置的,有三缸、四缸的,还有五六七八缸的,摆放的位置和占地大小五花八门,盖上车前盖,你还真不好准确判断每台车的发动机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尽管有绳结的帮助,实际效果也往往是要折腾好几次,才能将“主角”灭掉。但也就是这样,“主角”们身后这个绳结还是非打不可,而且越来越讲究,成为行内的一门专业技术,因为每次“秋斩”都会换一批新兵蛋子,如果不告诉他们朝绳结处打,估计有的人以为打脑瓜子会干脆利落些。
古人的刽子手则不然,他们非常专业。比如凌迟,也就是渔网刑。“主角”被一张渔网紧紧地勒住全身,身上的肉从网眼内凸起,然后刽子手像切全聚德烤鸭那样一片两片三四片……手起刀落,切足一千刀。如果未满一千刀“主角”就挂了,刽子手是必须受到处罚的。所以,今人绳结的专业应该多向古人学习,最好能建立像古人那样的惩罚机制,让绳结技术发扬光大,成为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