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办公室的很多同事陆陆续续申请调(补)休五四青年节的假。不经意间刺激到了我的某根神经:原来自己早已不是青年了,都好多年没享受过五四青年节的假期了。免不了,心生惶恐:“不再是青年,那就是中年人了?”似乎不太能接受这个现实,本能的又犯强迫症,赶忙在度娘上搜索“多少岁为中年?”网上的查询结果有的说35~60岁为中年,有的说40~60岁为中年人。心中随即由惶恐转为窃喜:这么算来,那自己还是青年人一枚,庆幸,庆幸!
机缘巧合,近日偶然读到汪国真先生的《仓促地到了中年》,文中所写的有关对家庭,父母,子女,工作的深刻的认知及感悟,无不一一直指我心。恍惚间,我又意识到,原来,无论实际年龄还距离几岁,无论你多不情愿,对青年多么不舍,中年,它还是来了,不请自来,不期而至。
生活中以前的我,是那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儿郎;会固执的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只吃榨菜加方便面,应付了事;会隔三差五的犯馋,时不时流连于外面的快餐和速食产品;而现在的我,会不由地去考虑孩子们,食材要怎么搭配,才能营养均衡,做起来又得心应手,色香味俱全,孩子们爱吃;也会本能的为老人们着想,怎样吃既美味又能防三高,降三高;
我不再一有时间就往外跑,聚会,酒吧,各种应酬;现在开始喜欢并习惯安静的呆在家里,听老人唠唠嗑,聊聊家常;陪孩子看看书,说说话。老人和孩子不在家时,自己看看书,抄抄经。感觉也挺好。
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孩子,除了偶尔嗔怪几句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懂事?我也逐渐接受他(她)的诸多不优秀;而不再一味的将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强加于他(她),我逐渐或者说不得不去接受,他(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人。孩子粘人,朝自己撒娇时,一边想着要和他(她)多腻歪一会,再过几年想要他(她)粘人,他(她)都不干了。同时,又担心会不会把他(她)给宠坏了,忐忑着又把他(她)往外推,盼着他(她)早日独立。我开始发现并从内心认同:你怎么对孩子,孩子便怎么对待世界。也彻底明白:做父母,真的是一门技术活,它有着太深太深的学问,自己得不断学,不断悟。
面对多年来观念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关系一直不甚和谐的婆媳关系,我不再那么高姿态,处处报怨。不再得理不饶人。我慢慢尝试用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糟糕,人也没有坏心,很多时候,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好心办坏了事。也开始理解,一个母亲,自己深爱着的儿子,某一天被一个陌生的女子‘领’走了,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也常自问,如果有一天,我老了,自己能确定会比她做的更好吗?如此,心便柔软下来,眼中所见也变得更为美好了。
面对自己的另一半,回想以前,刚结婚时,要是他一宿不归,并会气急的抓狂,非得质问出点名堂来,甚至不惜上演一哭三闹三上吊。一发工资,并急切的关心工资条上是几位数。不断盘算着,啥时能攒够买房买车的钱。平常也是鼓吹他出去应酬,结交朋友,扩张人脉。而现在,我不再续演以上的戏码,我会在他工作太拼时,调侃般提醒他:“不要太拼,现在不比以前,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老婆这么个大领导,现在的你,责任重大,所以保重身体要紧!”我不再翘盼着过生日或纪念日,他给自己送什么惊喜的礼物。不再在他给自己卡里存上一笔不少的钱随便我花时,满眼冒桃心。我反而会在那些细水长流的锁碎生活中,某个不经意间他自然流露出的关心时,倍受感动;我会更在意,在很多关键问题或观念上,我们能共同探讨,各抒已见,精神上产生共鸣。
面对朋友,曾几何时,我始终顽固的认为:所谓志同道合,那一定得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认同并接受“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之交淡于水”,觉得如此,也甚好!
工作中,那时,自己年少轻狂,年轻气盛,眼里容不得沙子,强调个人能力。带团队,更是以个人能力,业绩高低论英雄。少了太多的团队合作和包容。我一身棱角,满身带刺,一路奔袭,稍有成绩却也鲜血淋漓,浑身是伤。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打磨,我不再一味纠结业务量上的提升,我努力,尽全力,至于结果是好还是坏,我都说服自己接受,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对于同事或下属,会更多强调团队合作,平和的接受并尊重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就这样,被无情的时光推动着,彷徨着,四处张望着来到了中年,不容我愿不愿意,也不容我说好还是不好,它就这么来了,然而,我倒也不着急,就如汪国真先生所说:“到了中年,生命已经流过了青春湍急的峡谷,来到了相对开阔之地,变得清澈起来。花儿谢了不必欷,还有果实呢。”愿自己能永葆一颗进取之心,不负人生中那每段时光,来日,鹤发鸡皮之时,对着镜中的自己,也能从容笑言:原来,皱纹也可以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