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个名叫塞翁的老者,他家养了许多的马儿。有一天,塞翁发现家里有一匹马儿走失了。邻居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跑来安慰他。谁知塞翁竟然乐呵呵地说,丢失了一匹马儿不算什么损失,说不准还会带来福气呢!
听了他的话,邻居暗暗发笑。这是什么逻辑?丢失马儿反倒成了福气?过了几天,塞翁丢失的马儿居然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另外一匹匈奴的骏马。邻居又跑来向塞翁祝贺,说他真有远见。这次,塞翁反倒愁眉苦脸地说,这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呢!
邻居认为塞翁年迈刁钻,故作姿态。他肯定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嘴上却偏偏那样说。
塞翁有个儿子,从小就喜欢骑马。见到匈奴的这匹高头大马,儿子高兴极了。他忍不住纵身一跃跳上马背,向着远方飞驰而去。结果因为高兴过了头,塞翁的儿子竟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把一条腿给摔断了。
听说了这样不幸的事,邻居又都纷纷赶来安慰塞翁。这回他又说,虽然摔断了一条腿,但性命却保住了,这也算不得什么坏事。听了塞翁的话,邻居们纷纷摇头。都觉得这个老头胡言乱语,无可救药。
不久之后,匈奴大举进攻。朝廷下达了征兵的命令:所有的年轻人,都要应征入伍。而塞翁的儿子,却因为摔断了腿,没法上战场了。入伍的年轻人全部战死在沙场,只有塞翁的儿子因为瘸腿保全了性命。
这个古老的故事就是《塞翁失马》。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相近的,还有另外一个说法。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明确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是:福和祸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没错,人世间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悲剧和喜剧。古往今来,但凡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大多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举个例子: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一度沦为吴王夫差的阶下囚。
夫差为了羞辱勾践,安排他去从事看墓、养马等一些奴才从事的工作。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勾践并没有被眼前痛苦的折磨打倒。因为勾践“表现良好”,夫差终于下令释放他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家园。
回到越国之后,勾践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吴国所受的耻辱,夜夜卧薪尝胆。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逐渐变得国富兵强。勾践最终也出兵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强国之一。
同理,有格局的爸爸妈妈,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生存理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事情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相结合的结果。
不管生活有多么不如意,我们都要用满腔热情微笑着面对生活。人这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活在逆境。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淡然面对得失,才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