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关于裁退35岁及以上的人,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在这方面更加明显,2018年的时候有些大佬说996是福报,不做996不是兄弟。尤其是18年那会好多互联网公司都倒闭了,没有倒闭的很多都是做了业务调整,很多人在这次调整中不幸被优化了(俗称裁员)。随之而来35岁的议题被渐渐的提了上来。这几年很多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实行996,当然随之而来的关于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去年由程序员在github上面上传了一个项目996.icu的项目,意思是工作996,就要进ICU。由于长时间的加班对身体的损害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就有了辞退35岁以上大龄人员这么一说。
2014年的时候由于大量的风投投资在互联网行业,所有的产能都白热化,市场前景一片看好一片欣欣向荣,每家公司都在扩张迅速的招人,很多人都向往互联网行业,因为那时高薪很多人(例如做销售的或者做厨师的)都参加了培训班转行投身于互联网行业,尽管从培训机构源源不断的出来很多人但是还是不能满足新增岗位的需求,不过好景不长,到了2017念开始明显的衰退,也没有风投投钱了,终于到了2018年大量的倒闭和裁员。
那么不经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35岁之后就不值钱了吗,就会被这个行业所抛弃吗,那么我们不得不从经济和产能结构说起。我们国家大量的劳动力过剩,由于国内人工成本不断的攀升,导致了很多的工厂搬迁到东南亚相对收入较低的国家,加上由于大量的工人原本在流水线上面的操作现在不得不和写字楼上班的人一起竞争,加上2013—2017年互联网行业大量风投的进入很多其他行业的人看到了互联网行业普遍高薪于是乎很多人就转行来到了互联网,渐渐地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形,导致了用人单位在招聘方面有更多的选择面,加上国内互联网行业竞争的激烈,如果不加班更新敢进度那么产品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加上国内员工普遍维权意识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导致了996的盛行,这样的恶性循环滋生了996的土壤,加上劳动力的过剩和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萧条导致了很多人不得不重新就业,无意中增加了应聘的难度,长期以往996对身体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但是国内互联网竞争激烈,超过了35岁以上的人员相对于20出头的小伙无论是在体力上(加班)还有定型上(20出头小伙一般画个饼什么的可以玩命的加班)而35岁的经历了多了已经不相信这套东西了。
那么将来的出路是什么呢,一般有如下几个情况:1 家里有矿可以收收房租来减缓中年事业的压力2 发展一下副业的技能拥有多个职业抵抗风险3 考公务员或者国企 4 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时常给自己充电 5 自己创业 6学习投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 。
最后想说的是要有一些余量来应对不确定的因素,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