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说,孩子才会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第一句,发生什么事情了?
很多家长会忽略的一点。要知道,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决定了孩子是否信任你,关乎着事情能否顺利解决。
遇到状况(比如跟同学起冲突,被老师批评),很多爸妈都习惯于自己下结论:肯定是你先动手了,人家才打你的;一定是你做错了,老师才批评你……
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当家长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已经默认了是孩子有错在先。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
而家长如果先温柔的问孩子:发生什么事情了?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说出事情的经过,是不是有错在先,家长一听就可以分辨出来,不会冤枉孩子。
即使真的有错,孩子也会因为有辩解的机会,而甘心认错。
第二句,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在孩子说完事情之后,不要着急着去划分谁对谁错,而是应该问问孩子:你现在觉得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
孩子能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把情绪发泄出来,心情就会好很多,接下来做什么都会简单很多。
研究表明,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的。
有些家长一上来就跟孩子说对错,孩子稍加反驳或者不按父母说的做,就会被冠以不听话、不认错的“罪名”,孩子能不委屈吗?
所以说,要想孩子能够听得进去,前提是先让孩子“任性抱怨”一下。这无关对错,仅仅只是发泄而已;之后再说事,孩子会“听话”很多。
就像我们自己遇到一些事,如果伴侣能够耐心倾听我们“抱怨”一下,我们会觉得被理解,被接纳了。
如果伴侣上来就批评指责,我们也是一句都听不进去,并产生争吵,大人如此,小孩子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不尊重他,欺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