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这是《论语》 最后一句,反映了儒家积极向上、遵守自然规律、懂得事物边界底线,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把这句话概括一下可以说:君子要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对于这一句,程子的解释是:“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取,何以为君子?”我们且不说所谓“命”是什么意思,先说君子,在程子的这个解释中,可以看出儒家对君子人格的要求。即见害不避,见利不趋。君子,在后世的解释是道德高尚之人。但其本义是君主的继承人,是要承担领导责任的人。是有能力有担当者。既然是承担责任者,其行事自然不能为了图利,也不能避害。比如治水的大禹,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被儒家称为圣人。
不知礼,无以立。朱熹的解释:“不知礼,则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措。”说白了,不懂得礼节,则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眼睛乱看,嘴巴胡说,怎么能称为君子呢?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朱熹解释:“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简单的说,就是对别人的认识要听其言,观其行。如果不会听话,听不懂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怎么能称为君子呢?
这里所问的在于“知命”,命这东西,历来被称为迷信。江湖术士会为人算命,以教人趋吉避凶。但儒家所谓的命,与此既相联系,却又不同。命大概可以理解为自然的规律。比如说,人各有命。说的是每个人都有成为自己的内在规律。你只能是你,而不能成为其它任何人,这就是所谓的命。
同样是人,张三生在西部山区贫困地区,而李四生在北京二环内一个家庭中。这就是所谓的“命”,命是不可改变的,能改变的,都不是命。
明白了这一点,才可以理解儒家许多与命相关的言论。比如,儒家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就与命相关。其中的“天”就是天命。比如上文的张三,生在山区,这就是命。因此并去努力,就是怨天。怪父母为什么不把自己生在大城市里,就是尤人。怨天尤人不是君子的品格。君子的品格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我生在贫困之地,但通过努力,我也可以兼济天下。就算不能出人头地,也可以使自己生活的更好,即独善其身。这就是君子。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意思也是一样的。其中的达人也就是君子,能见机者,必也“知命”。
因此,知命的本身,并不是所谓的迷信,而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在一种洞察先机的情况之下的霍达。这句话从根本上解读,就是不管出身如何,必须努力进取,不怨天,不尤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