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引
佩琪在上一年级,有次在学校被隔壁的桌A同学欺负了,但是佩琪小时候很内向,对其他同学的不礼貌甚至欺负她不知道怎么应对。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她说隔壁桌的A同学欺负她了,记得当初第一次是她说A同学推她,她当天就回来告诉我们,当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让她告诉老师,然后我们协调老师更换座位的位置。第二次是她回来说A同学踩了她的餐垫但是没道歉,她很生气,但是她自己不知道怎么应对。
正文
我想这个困惑应该也曾困扰过或正困惑着作为父母的你们,而我经历第一次遇到佩琪回家说了这个苦闷后,我也很苦恼,后来网上也搜了看,知乎也看了看,但是最能说服我的是这两本书——“内向的孩子的潜在优势”和“让孩子远离焦虑”。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被欺凌了,我们怎么办?
第一点是设身处境的为孩子想,我们需要安慰我们的孩子,爸妈知道你被欺负了,你很委屈是不是,我们知道你很伤心,第一步是要学会和孩子共情。可以说,有的孩子真讨厌,没办法,学校里是有一些坏孩子的,下次我们离他们远点。
第二点是我们作为家长,我们是有力量有知识,我们肯定不能正面帮助迎敌,但是我们可以做心理辅导和担任军师。我们要告诉孩子,对于坏孩子,你靠你自己的力量可能难以抗衡,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借住大人的力量,比如A同学皮肤你时,你可以警告他,不许再欺负你,如果再欺负你你会大声吼他,如果再欺负你,你就大声吼他,这时候一定要眼神盯着他,不惧怕他,等周围的大人听到的吼叫后,也会更相信你,而且旁边的同学也可以帮你作证。
第三点特别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大人要知道孩子被欺负的潜意识问题,我记得我小学时候,就有个同学经常被坏同学欺负,我记得我小时候都开过他玩笑现在想想挺抱歉的,这个同学感觉只要力量大的孩子就想欺负他,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平时也不说话,然后也不调皮,但是就是容易成为被欺负对象,他不仅被同学欺负,平时他妈也经常打他,他和我一样是被妈妈带着在老家。我小时候也经常被爸妈打,所以我在学校也偶尔被同学欺负,但是我和那个同学比稍微幸运点,我有几个玩的很好的小伙伴,经常一起上学放学,所以那些大孩子可能也不敢肆意妄为。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才明白,原来被欺凌的孩子,有个共性,就是在家里都遭受爸妈的打骂,由于这样的关系,爸妈骂孩子,孩子在学校里边也可能会让别人再骂他,这就是一种角色,就他在家里习惯了这种角色,到学校他也可能会扮演这样被欺负的角色,这是很要命的,长期下来学校被欺负耽误成绩,爸妈因为耽误成绩又打骂,就这样死循环,让孩子越来越自卑,严重者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第四点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小孩子不像大人,没有城府,只要爸妈是能沟通的人,孩子们一般看脸色就知道他们心情好坏,所以我们要在孩子早起在学校受到委屈的时候就能察觉到,比如无精打采,吃饭没胃口吃几口就不吃了等。这样总比事情闹严重了再来辅导要容易很多。甚至有时候注意孩子的衣服有没有异常的灰尘或者刮破,小孩子洗澡时多留神下孩子的膝盖胳膊等,他们只是不愿意说出来,但是我们大人需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多沟通,让孩子对我们没有防线没有秘密,信任我们才能求助于我们。
最后想表达的就是,未雨绸缪总好过遭遇了再补救来的合适,家长可以做几件来降低孩子被欺凌的概率:告诉孩子,我们没必要跟每个人都友好,学校就像爸妈的公司一样,爸妈能辨别哪些人好哪些人坏,而面对不好的人,爸妈会远离他们,坏人欺负我们时,我们会反抗他们。而孩子也要学会辨别哪些孩子可能是坏孩子,比如不好好学习,喜欢说脏话,欺负弱的女同学等可能就是不好的学生,平时我们就离他们远点,而我们的好朋友会怎么对待我们,当我们被欺负时,好朋友会为我们挺身而出,好朋友会和我们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像坏孩子那样取笑同学,而面对我们的好朋友被欺负时,我们也要像自己被欺负时一样,回忆爸妈告诉你的方法,为你的好朋友挺身而出。然后需要给孩子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任何欺凌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欺凌者是不被容忍的,同学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取笑,以大欺小是不对的,恶意的欺负别人是让人感觉非常愤怒的,所以欺凌者就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以及大人们的惩罚,所以我们在遭遇被欺凌时,需要第一时间寻求大人帮助,往大人多的地方跑,比如学校里的老师办公室,外面的商场一楼,银行大厅等等。我们的孩子很内向,面对别人的欺负甚至有时候是多个同学围着时,这种气势上被欺负者肯定不占优势的,而这种情况,我们真的要让孩子学一项可以自保的能力了,比如空手道或跆拳道等,练这些一来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面对欺凌时可以直视对方传达我不会任你欺负的态度,二来同学都知道我们的孩子练了这些也会忌惮几分的。
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要多关爱孩子,经常被爸妈接送的孩子,被欺负的概率会低很多。我们见过很多新闻,孩子都甚至都已经死了,才恍然大悟说,原来我的孩子在学校里边被这样对待。所以我们事先应该下足够的功夫来帮助容易被欺负到的内向的孩子。家长们不想青春期遭遇更大的麻烦,那么就需要从小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顺着孩子的习惯,让她被爱,被陪伴,让孩子可以从小在我们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下去独立面对和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件件麻烦。
后结
结尾我想起了佩琪背诵的一首诗,“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被父母无条件地爱,不愁日暮找不到家门,因为家门口的芭蕉高大的很,再晚都不会恐惧,因为爸妈永远在家等着孩子。
最近流行一个词“鸡娃”,简单来讲,鸡娃就是用打鸡血的方式教育小孩,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层面的鸡汤、行为层面上的各种补习、考级、出国。中国的父母多数把自己孩子的成就看成了是自己的成就瓶颈的突破口,以为孩子未来的高度代表自己的高度,殊不知孩子的人生是她独立所有的,我们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充其量有个相互安慰的效果,我们投入精力帮助他们成长,我们得到了一定的欣慰,孩子们得到了成长的稳定平台。但是我们父母不能梭哈式投入,更不能着魔式的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如果我们年轻时真的有什么东西可以传给孩子的,那就是我们善良温柔等价值观,因为只有这些是不受年代过去产生过时现象。
参考书籍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马蒂•奥尔森•兰妮
《让孩子远离焦虑》塔玛•琼斯基
作者:小钱
2021.4.13编写
原创文章,拒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