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
苏拉·哈特 维多利亚·霍德森
··第一步:观察··
第一步:观察
·清楚地描述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记的内容——不掺杂任何评价。·对于需要我们做出回应的事情,尽量客观描述,就像通过摄像机镜头所看到的那样。·我们所观察到的内容一旦加入评价、判断或者辩解都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防御心理。
·当我们把自己的观察反馈给学生,就是在提供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学习了。
例如:想象一下你听到以下几句话的感受。你的作业一团糟。(评价)我看到你的试卷边上有一些标记。(纯粹的观察)你是个糟糕的听众。(评价)当我在跟你讲话的时候你在看书。(纯粹的观察)你真没礼貌。(评价)今天我向你走过去的时候,你朝另外一个方向跑了。(纯粹的观察)你很不负责任。(评价)这周你说了两次要完成作业,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交。(纯粹的观察)
··第二步 感受··
第二步 感受
感受指的是与人的需要相关联的内在经历与情感。
·感受可以用最简单的五个字来表达。例如:“我感到伤心”、“我感到担心”、“我感到激动”、“我感到高兴”。
·所有的感受都是没有错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把感受当作传达需要的有效信息。如果我们烦心,说明我们有一些重要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我们觉得害怕,表示我们需要安全感。如果我们觉得满意,我们就知道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通过联系自己的需要(渴望、愿望、梦想)来表达感受,我们就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需要理解,而且我得到了理解。我感到很烦心,因为我想得到照顾,却没有得到。你觉得害怕吗,你心里是否期望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伪装成感受的想法··
感受是长颈鹿语言的关键要素,而豺狗语言中几乎没有表达感受的词汇。豺狗式语言经常脱口而出,不会照顾别人的感情和心理是否会受伤。
学会以一种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来表达怒气。我能做的五件事就是:1)深呼吸。2)花时间注意自己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3)避免把自己的感受迁怒到别人身上。4)注意那些使自己生气的责怪别人的想法:我很生气,因为我觉得她/他/我应该……5)识别并表达出潜藏在批评指责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我感到很伤心/痛苦/害怕是因为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第三步 需要··
第三步 需要
在长颈鹿语言里面,需要这个词是我们用来描述能够在身体上、情感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和精神上给予我们支持的东西。需要以及由需要引起的各种感受,能够时刻表达我们生活过得怎么样。
·虽然我们的文化、习俗、语言、信仰不同,但我们有着人类共同的需要。·要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我们需要水、空气、食物和住所。·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为了生活幸福、繁荣发展,我们还有其他的需要。这些需要包括:支持、爱、欣赏、理解、诚实、自由、友谊、学习和乐趣。·如果我们识别并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就更容易找到方法来满足这些需要。·当我们向别人说出自己的需要,我们就是在用人类共同的语言创造人际联系、理解和爱。·如果我们像关心自己的需要一样去关心别人的需要,那么他们更可能乐意给予我们帮助。
·不同的需要之间从来不会有矛盾。但是,如果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满足需要的办法,这时候就会出现矛盾。
例如:需要:我看重诚实。方法:我问学生,他们是否愿意告诉我他们不喜欢课堂上哪些内容。需要:我不想浪费我的时间。方法:我问学生,他们能否在上课铃声响的时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需要:我渴望一个相互尊重的课堂环境。方法:我问学生,他们是否愿意告诉我和其他同学,哪些行为能满足他获得尊重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要改变别人和他们的行为,使之符合我们的标准,而是要建立以诚实和友爱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最终满足每个人的需要。——马歇尔·卢森堡
··第四步 请求··
第四步 请求
如果其他人能帮我们满足需要,我们可以请求他帮我们满足它。通过做出这个请求,我们也给别人提供了帮助我们的机会。
·请求是表示我们想要什么,而不是我们不想要什么:请仔细地听我的指示。(我想要的)请不要和你的邻居说话。(我不想要的)·请求要的是现在的行动:你现在愿意花5分钟时间把你的东西收好吗?(现在)从今往后你能不能保持桌面整洁?(将来)·请求一般用描述行为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希望别人“做什么”而不是我们希望他们“怎么样”。我阅读的时候,你愿意小点声讲话吗?(行为)你能不能对别人尊重点?(状态)·请求是明确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你乐意花20分钟做数学作业吗?(具体)你能不能做作业?(笼统)·只有别人愿意的时候才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请求做事。
要清楚地表达请求,我们需要:1)有意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而不是“按照你的方式做事。”2)使用现在时的、积极的、具体的、可行的行动性语言。你乐意告诉我是什么妨碍了你九点钟准时来上课?(现在、积极、可行的)你能不能从现在开始负责任一点啊?(模糊,没有具体行动)3)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请求,以表示他人可以选择是否按照你的请求做事。你愿意和简一起为这个技术项目做一份表格出来吗?4)如果别人不答应你的请求,要表示理解。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请求说“不”时所作出的反应可以区分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要求。如果我们听到别人说“不”的时候很伤心难过,那么我们就可能是提出了要求。如果我们真是提出请求的话,就可以接受“不”,并寻找其他的沟通办法。
如果学生听到老师对他们请求而不是要求的话,他们也将学会请求别人做事。
通常情况下,自我体恤关注的是我观察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和需要。举例:当我听到自己今天用这么大的声音跟学生讲话时,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没有跟他们进行很好的沟通,我本来不想这么做的。
··倾听别人:同理心··
同理心是以一种尊重别人的方式来理解别人的经历。而我们通常更趋于迫切给别人提建议、安慰或者谈论自己的立场和感受,而不是与人共鸣。而同理心要求我们清空头脑,全神贯注地去倾听别人。
如果我们用语言表达同理心时,通常以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作为指导——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一次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观察:在你考虑自己花在这个问题上的时间时。感受:你觉得很泄气吗?需要:因为你想现在就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吗?请求:你想听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吗?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给予理解的反馈只是猜测别人的感受和需要。通过观察和使用长颈鹿语言交谈,我们可以用同理心来理解以满足他人隐含的需要。感受:你觉得很沮丧吗?需要:希望这个更容易点?
如果没有同理心,我们的表达通常不能理解到他人:建议:我认为你应该……怜悯:太可怕了,她没有权利那样对你。安慰:一切都会好的。纠正:并没有那么难。教育:你可以从中学习。辩解:我并不想这样做,但是……评价:如果你不是这么粗心大意……修正: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询问:你感觉怎么样?你什么时候开始感觉这样的?高人一等:你应该听听我的故事……打断:不用担心,没有那么糟糕。讲故事:这让我想起……同情:你这个可怜的人。
我的感悟:使用长颈鹿语言,需要我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不断学习,给自己加油,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