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开讲:以 “铭记与奋斗” 点亮少年爱国心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 年 9 月 1 日晚,备受全国中小学生及家长关注的《开学第一课》准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作为每年开学 “固定仪式”,这档节目今年以 “铭记与奋斗” 为核心主题,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纪念背景,延续了节目的教育性,更赋予了其特殊的历史厚重感。

我始终觉得,像这样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课程,选择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呈现,并且在全国的央视频道,背后的意义远超 “开学启蒙” 本身。这不仅让教育走出了课堂的局限,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同一时间聚焦历史与责任,形成一种跨越地域的集体共鸣,这种传播效果和教育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如今的孩子大多生长在安稳的和平年代,从小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很少能真切体会到 “苦难” 的含义。他们对中国过往革命先烈们在战火中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大多只停留在课本里的文字描述;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比如地缘政治博弈、科技竞争等,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判断力;至于 “居安思危” 的意识,因为没有经历过动荡, 这种对历史的陌生感和对现实的认知偏差,更需要这样的节目来弥补。

在节目中结合九三阅兵的庄严场景,以及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庆典中的珍贵影像,比如老兵讲述的亲身经历、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一定会让孩子们跳出抽象的 “历史概念”,用更感性的方式触摸过去。当他们看到先辈们为了家国牺牲的细节,对比自己当下安稳的学习生活,才能真正明白 “今天的幸福不是凭空而来”,这种感悟,远比单纯的道理说教更有冲击力。

在日后不断的学习与生活中,节目种下的爱国情怀会慢慢生根发芽,逐渐转化为孩子们努力学习、未来认真工作的内在动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持续突破,那些曾经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的崇洋媚外思想,必然会成为历史的过去式。而呈现在当代少年儿童面前的,将是一个日益强大、能够从容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中华民族,这份民族自信会成为他们成长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我们听了很多年,但它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看看当下,在航天、芯片、生物医药等中国科技前沿领域,为国家突破技术难关、贡献核心力量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有志青年,他们用行动证明了 “少年强” 的真正分量。

我始终相信,在今年收看并学习《开学第一课》的全国学子中,未来也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心怀家国的栋梁之辈,他们会带着节目传递的 “铭记与奋斗” 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最终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