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一,双休天孩子们的作业质量普遍不高,有些孩子甚至没完成作业。这就是老师的职业病,学生的进步比自己进步还高兴,学生犯错或是学习上出现一些的问题比自己犯错还要窝心。从教二十几年,对于这样的事情见怪不怪,大多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有时难免要生气。
课间,我找几个孩子谈话,有几胆大的开始抱怨,老师,您作业能不能少一点,让我们轻松一点,我们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了。想想这些孩子也够辛苦的,临近毕业考,语数英三门功课的作业铺天盖地袭来,一天到晚 除了作业就是填鸭式的分析讲解试卷,不要说孩子们厌烦了,连我们这些任课老师也厌烦。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校长逼我们这些毕业班的任课老师可比老师逼学生力量更大。校长除了逼老师,还有更厉害的一招就是诉苦,校长如何如何地难当。校长会议上,分管教学质量的副局长会把各校的毕业综合成绩从第一名念到最后一名,本校成绩不好的校长开会如坐针尖,恨不得有个地缝钻下去。
现在的这种考试模式,不论是小学毕业考还是中考,或是高考,要出成绩,除了题海战,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就苦了这些孩子。但话说回来,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这种说法,可见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就目前孩子们这种学习状态,会严重影响复习效果,中午, 我们几个任课老师坐下来商量,该怎样应对学生目前大学现象。最后我们作出决定减少作业量,减少疲劳战,不然适得其反。
仓促的时间是质量的天敌,我们都懂,但是面对压力,老师们往往乱了方寸,一唯地加大作业量,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仓促完成作业,造成作业质量低下。
精雕细琢才能出精品,任何一件事,过于仓促去完成,势必影响质量。一个物件从工厂流水线出来的和一个老匠人有时间和心血打磨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常想,我们的祖先非常讲求生活质量,他们吃的食物加工过程的复杂,如红楼梦里的茄鲞制作过程。他们用的器物华美精致,件件堪称艺术品。无论吃的食物,还是用的器物,都用光阴慢慢泡出来的。难怪当下这样快餐式时代出不了精品,也就有了现在开始提倡工匠精神。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全社会都浮于名利的当下,践行工匠精神是多么重要。
从这件事中也想到自己参加30天写作班这件事,现在报名的确考虑欠周,应该安排在暑假,有充足的时间,可能会更好地应对。一天一篇,有点疲于应付,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文字粗糙苍白,更别说质量,文采了。因为学校的教学工作确实有点,好多事情都得带回家做。加之写作需要灵感,需要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否则写出来的文字就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就没有感染力,谁又会读你的文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