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法)亚历克斯•卡雷尔,《人之奥秘》,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作者卡雷尔(1873-1944)是位医生,191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主要贡献是体外器官与组织培养方面,还发明了更有效的血管缝合术。本书是从一个医生和研究者的视角看待“人”以及关于人的研究。在作者看来,人既无法被简化为一个物理化学系统,也无法被简化为一个精神实体(页007)。关于人的知识无法像物理学那样简单抽象,而只能是描述性的,但这又仿佛不能登“科学”之大雅之堂。作者始终坚持这种“不确定”“不绝对可靠”的知识是具有科学性的。
接下来的四个章节分别探讨了人体器官及其生理机能、心理机能、内在时间和适应功能。比较有启发的知识或观点包括:意识状态对内脏功能具有显著影响(这也是心身疾病的由来),而来自内脏器官的刺激往往不被人的意识所感知,因为人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外部世界。情感和生理状态构成了意识的动态背景。感受和知晓是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
关于“内在时间”的探讨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内在时间不同于且独立于外部时间,它有两种形式:生理时间和心理时间。所谓生理时间,就是细胞、组织、器官、体液的器质性变化过程,“衰老”就是生理时间造成的一种变化;所谓心理时间,则是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或者说“时间知觉”,物理时间是恒速的,但是生命的节奏是变化的,童年成长事件多变化多,时间好像被拉长,到老年“一日复一日”,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样看来,跑赢时间的人,“内在时间”是延长的,时间变得厚重充实,越忙的人时间越多;什么都不干的无聊状态是危险的(注意:冥想、静坐不属于“什么都不干”)。
“适应功能”一章说得最透彻,强调人体器官具有自我调节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所谓“适应”是组织和体液的一种独特活动模式,它的功能就是“促成个人最长久的生存”(页136)。作者信手拈来,阐释了凝血、伤口愈合、体温调节、感染对抗等几乎所有生理过程都指向“自然健康”——机体杰出的适应功能以及对疾病的天然抵抗力,而且这个过程能够增加生理和心理过程的活力(页154)。而在所谓科技和医学发达的当代,许多人的适应机能长期处于静止(笔者认为用“搁置”更为准确)状态,而被各种“人造健康”充斥。
作者在“个人”一章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个体差异性的抹杀,将“个人”与“人”混淆,“导致工业文明犯下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将人标准化”(页190)。
最后一章“人的再造”重申了核心观点:(1)对于人,不能做简化处理,“在人身上,无法测量的事物远比能够测量的事物更加重要(页197)”,应“放弃一切学说,完全接受观察所得的数据并认识到一个事实:人既不少于、也不多于这些数据(页199)”。(2)重建自我,靠的是智力和精神上的磨练(能带来器官和精神机能的更好平衡)以及对大众习俗(追求安逸和自我放纵)的摒弃。(3)重建完整人格,强调人的独一无二性。
作者说,科研工作者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引导他们的是机缘巧合、精妙推理和某种非凡洞察力(页016)。这本著作正是作者在长期医疗实践和学术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人的整体性思考。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对于科学进步的理性反思:文明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科技和机器的进步,而是为了实现人的进步(页165)。
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