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坚持,再坚持
——听耿玉苗老师的《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有感
今天在听校长智库的培训——耿玉苗老师的《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时流下了眼泪。
耿老师讲她自己的经历,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在长白山的一个普通小学教了10年,她写了10年的教学反思,后来考到了吉林大学附属小学,教了6年,又写了6年的教学反思,这六年间每周到吉林大学给本科生上一次课。她的教学反思、教学故事达到500万字……
我惊愕了……难怪眼前这个,和我同龄的老师这样侃侃而谈,时而幽默,时而引经据典,她说“成长没有捷径,就是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写作,再加上义无反顾地坚持。”“你的时间花在了哪里,你的成就就会在哪里。”
我想到了自己。自从2018年接触了新教育,猛然醒悟,之所以还算努力,却毫无建树,是因为几乎没有专业阅读,更没有认真写过教学反思。于是,开始疯狂阅读,还曾经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使得身体抵抗力下降,做了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但依然没有阻碍我努力的脚步。2019年3、4月份开始写教学随笔,在手机的笔记功能上记,每天三五百字不等。有时写教学反思,有时写写心情随笔,随意但却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有了改变。不再只盯着学生的分数了,课堂不再只是我讲学生听了。看每一个学生,都多了一份温柔与笑意。不知哪来的冲动,我开始给学生写信,没想到这个举动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学生与我越来越亲近,家里的那些家长里短愿意跟我说了;更是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同事、领导一个个说我优秀,有情怀。也因为这样,有不少同事朋友找到我,叫我带实习生。甚至有一老板看到我同事转发我的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就决定把他女儿送到我这里实习。我想这就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吗?
2019年11月份开设了个人公众号,开始陆陆续续推送一些自己与学生的文章。还得到教科体局局长李乐明的多次转发,并写上鼓励语“这样写下去,学生、家长很认同,自己有成长!”“刘老师,著名作家杨海缔老师给你点赞了!”“刘老师,飓风老师说,这样写下去,一定能写出大名堂。”我深受鼓舞。
2020年春节期间,我加入了新网师学院,选的课程是《教育写作》,从李镇西老师的讲课中,从一个个优秀学员的文章中,慢慢地明白不能这样漫无目地随意写,要思考如何构思一篇文章,如何反复琢磨一篇文章。所以,也琢磨出了几篇有点像样的文章。也在相关公众号上发表了。
但是,不得不说,这半年调去三小后,特别是后半学期,却有点懈怠了。有时一个星期都没有动过笔,有时几天都没有看到几页书。公众号有一个月都没有更新过一篇文章。
现在究起原因,如果说是因为忙,我想这决不是根本原因。 我想就是自己的定力不够。身边的人难免有价值观不同的人,有时就会摇摆,看他们活得多潇洒,他们不看书,不写作,每天朋友多多,笑声多多,这不也挺好吗?所以这样想来,不知不觉就有那么几天,丢掉了书本,允许自己几天不写一个字。课堂上孩子很爱闹,也没有静静思考,只是一味地批评,严厉镇压,课后不断地抱怨、生气。
今晚听了耿老师的经历,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也许是因为为耿老师的坚持而感动,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不够定力而懊恼。这个万千世界,肯定是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想法、经历都不一样,稍不留神就会随波逐流。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既然选择了想当好一个老师,那就排除杂念,不断阅读、不断写作,不断反思,努力成长,提升自己成为好老师的能力。
记得李局跟我说过一句话“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生而为人,就要做出独属自己的一翻事业,在世一天就要尽好自己的一份责任。当一天老师,就要尽一切办法,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最好的成长。要让学生最好的成长,首先要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最好的成长。
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坚持,坚持,再坚持,也一定能收获像耿老师一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