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知乎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提问,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原本以为这个很高大上的问题所对应的答案应当是读书运动学习一类,这样才显得一个人很有品味。
但最高赞的答案却是定期扔垃圾。
01
刚开始我也觉得有些不解,这个扔垃圾会和生活品质扯上什么关系吗?生活上的厨余垃圾每天我都有扔,一些废旧品也有定期扔,但我感觉我的生活品质并没有因此上去。
直到我看完了评论后上网搜索了一下,才明白了这个定期扔垃圾的真正含义。
扔垃圾不仅仅只是扔掉我们家里堆砌如山的无用之物,更多的是扔掉自己灵魂上的欲望,从自设的牢笼中走出去。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一位80后企业家,有第二“比尔盖茨”之称,2018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八。但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除了很有钱以外,那就是他的穿着打扮了。
在网上我们也应该有所发现,扎克伯格总爱穿着一件灰色圆领的T恤,如果穿外套的话,也总是那件灰色卫衣。
他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我想让我的生活尽可能变得简单,不用为做太多决定而费神。这样才能把精力更集中地放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
上帝对每一个人最公平,就是它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好我们的24小时。
把宝贵的时间用来陪伴自己心爱的人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避开一些杂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价值。
02
前几年我曾以为,身为一个职场人,天真认为人脉广做起什么事都肯定非常方便顺利。因此每当有朋友或者同事找我玩时,我也不推辞。
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一方面既可以多认识点朋友的朋友。
为了真正融入他们的圈子,吃饭唱K郊游这些肯定少不了我。渐渐地,原以为我已经是他们中一员,而我也确信我们彼此之间成为了好朋友,但现实往往很残酷。
当自己在生活上遇到一些的小困难小挫折时,却发现我们的关系还是经不起考验,得到的答复是“不好意思,抱歉”。
正如作家马德所说:“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复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从这一刻,我就发现了,自己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的,大多都是无用的社交。
倒不如专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舍弃一些让自己精神上劳累的东西,用不断的改变去强化自己意志力,跳出那个毫无意义的交际圈,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圈子变小点,把人际变简单。
像鲁迅先生说过,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
可以拥有四样东西:养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美国一位金领约书亚.贝克尔用亲身实践证明:丢弃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其实,生活过的好不好,与拥有多少物品、积累多少人脉毫不相关。有时候,不役于物,不困于心,一切从简的生活,会让人更自在。
03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你到底想要什么?很多人其实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也包括我在内。
但要做的事,却能列出一大堆,我们不断的给生活做加法,想学这个,想学那个,因为在我们固有的思想里,只有不断的做加法,人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多只会乱,多只会杂,多而不精。
但现代人非常倡导一种积极进取、不放弃任何事、努力争取一切的生活态度。
不过快节奏的社会,让每个人都开始有意或无意地将本是强调过程的理念变成一种急功近利的唯结果论,的确很积极,但仅仅是认可积极迅速地得到,若是得不到便怨天尤人,自我否定。
当我们意识到来这里是为了享受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而不是焦急于所有事是否都在按计划行事时,我们便可以自由地多享受阳光,乐得轻松。
生活的旅程有时可怕、有时刺激、有时枯燥、有时美好。
因为我们想得到太多,但事实却往往很少,这就很容易造成我们焦虑。人人都希望完全掌控自己生活、并非如此时就会容易形成心理失衡、情绪失控。
《瓦尔登湖》曾写道:“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汲汲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给自己生活多留出点空间,放更有需要和更有价值的东西。
Less is more,删繁就简,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