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看语文教材里出现过的文章或作者。就越发对现如今的教育模式感到悲哀。
前段时间,读鲁迅,字里行间一次次触动灵魂,心想,怎么可以这么深刻,对人性揭露得那么彻底。回过头又想,为什么当初,没有这样的感知,甚至觉得很无聊。
现在想来,许是心境差异,当初,但凡出现在课本里的作者,对我来说都只是考点,都是负担,尤其是涉及背诵全文的作者。这也解释了我为啥没来由地对朱自清发自内心的排斥。
这样的方式,让我每次回看当初厌弃的作品,又总是患得患失。为什么我没有提前看到它,对黑塞、陀爷是这样,对鲁迅、史铁生更是这样。
《我与地坛》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部心灵的自传,是史铁生在面对绝境时,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性的一次深度挖掘与诠释。
他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在字里行间精心打磨。我猜,那大概里他在那个园子里,打了无数次腹稿。
文章的一开头,他说:“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历史的厚重感隐喻了史铁生与这片土地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
这里成为了史铁生思考生命与时间的理想场所,他在这里观察四季的轮回、草木的荣枯,倾听风的声音、鸟的歌唱。并用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的文字将这里渐次展开。
这里时而有“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的景色。
时而有“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深思。
而更多的,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他写道:“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世间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无论是微小的昆虫还是高大的树木,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奥秘。
总的来说,《我与地坛》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它通过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性的深度挖掘与诠释,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与价值观。
即使没有面对无回应的绝境,也应该对深入思考生命意义与感悟。
史铁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生命意义的视角,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