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着指头算日子,今天是培训第三天,还有7天才结束,有多少小伙伴是无奈地来到了这里。
我知道的有这几种情况,a接到人事干部的电话后,去问领导为啥安排的是自己,领导说,是教育局发下来了的名单,这明摆着是在骗人。
b来这里培训之前去参加了咨询师培训,再之前,被抽出来去别的学校进行年终考核了。像旋转的陀螺被抽着转不停,要是我是不是就崩溃了。
第一天去上卫生间,两三个蹲位,当时在二楼三楼培训的少说也有一百六七十号人,我去时排在我前头有三四个人,离我最近的小伙伴显得极不耐烦:“上个破厕所也要排队!”
当人内心不痛快时,干啥都容易着急上火。
普通话培训者培训课程能上出来一朵花吗?我是二甲,我将来去培训那些没有我等级高的人提高普通话等级,我去给他讲什么是声母,声母的发音部位,有多少个声母,有多少个韵母吗?讲这些没用啊,最后过等级时人要张嘴发音,又不是拿着笔做卷子。
就比如今天下午有小伙伴上台读音节,她已经形成发音的习惯,老师纠正了她好几遍,她也没好到哪里去,我们去给别人纠正错误读音的时候,经常是让别人跟着我们一起多读几遍。
课程安排算合理,上午讲理论知识,下午进行实战演练。董老师是位老行家,他能把书上大篇幅的文字浓缩成短短的一句话,让学员能快速记住方法。
果然是会教的老师把书教薄了,不会教的老师拎不清重难点,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吴老师声音特别好听,老师们被抽到上台读文章或者即兴说话,吴老师的开导让老师们放下忐忑:“你哪怕读得不好,就是让我们笑一笑而已嘛,笑一笑,十年少,又啥呢?”
总体上大多学员们听得认真,倒是我一阵一阵地在听与不听之间徘徊,听吧,我感觉没啥听头,就是自己发音薄弱的地方比如变声调、儿化音听得比较仔细,其余概念性的东西以后我也不会让我的学员背,背了不代表就能把音发好,就想写自己的东西,写的时候耳朵还在听老师说什么,两头都干不好。
倒是作业布置得挺有价值,我们培训结束后,我们的30篇明题说话就写完了,短文朗读也读完了。平时哪有这个时间,哪有这个机会干这些事啊。
这倒让我想起很早时候拿普通话证时根本没有把几十篇短文练读过,更别提命题说话了,照样拿了二甲,不是有水平有多高,而是我生活的地方大家普通话说得都不错。
所以,当我去培训普通话等级比我低的人,我得看他们存在的问题在哪里,比如我们这里地区的人说普通话最大的问题是声调完全混淆,和受自己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说话语序不对,针对这两个问题,那在培训时,就要花时间让学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