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除了孔乙己,是没有“长衫主顾”肯站着喝酒的。而在日本,“立饮”是一种类似快餐文化的“快饮文化”,不设座位的“立饮屋”,或聚谈,或独酌,花钱不多,费时也不多。两个东方国家的相同之处在于站着喝酒绝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高档消费。
在北美则不同,不论高端商务活动还是隆重的喜庆婚宴,各式reception(招待会)和cocktail party(鸡尾酒会)都是站着喝的。不但得端着酒杯站着喝,还得端着酒杯在人群中往返穿梭,身影出没于点缀会场的鲜花之间,像极了翻飞的蝴蝶。
这样的酒会通常是盛装出席,带上精心修饰的笑容。虽然腰腿受点累,但要是话不投机,抬腿就可以走人,寻找下一个可与一谈的对象,这倒是比sit-down dinner(宴席)中不得不应酬面目可憎谈吐无趣的邻座要好得多。
1. 手指食品
因为要端着酒杯站着聊天,没有固定座位可以稳稳当当地拿起刀叉,酒会上的食品大多是finger food(手指食品)——用手拿起来就可以吃而吃完以后手还可以用来跟人握手不显尴尬。Finger food这个词听起来不够高大上,要想体现身价一定得用一个法文词hors d'oeuvre。
Hors d'oeuvres冷热皆可,荤素皆宜。甚至在中国人观念里上不了台面的饼干也可以作为高档酒会上小吃的原料。用来给这些小吃托底的饼干通常比较薄,口感酥脆,多数是咸的cracker,最典型的是正方形的苏打饼干。
饼干上面抹上厚厚一层滋味复杂的酱或者芝士,再往上小心翼翼地放一片烟熏三文鱼,摆好造型,就成了一款经典的小吃。入口先是三文鱼用它包裹在烟火气中的鲜美触碰舌尖的绵软,然后芝士立刻融入把味道复杂化,与看似不经意间抖落在三文鱼上面的星星点点的香料和橄榄油混合在一起,是个什么味道,欲辨已忘言。这时候,轻轻咬碎下面的饼干,满嘴的窸窸索索,钻进这复杂的变化中,丰富的就不只是味道还有触觉。
做小点心的cracker当然不局限于苏打饼干。各种形状、硬度和原料制成的饼干都可以。搭配不同的食材得到不同的味道。法餐高档开胃菜foie gras(鹅肝酱)就常搭配不同的饼干,或是切片的baguette(法式长棍)。
这类把饼干面包垫在下面、上面铺排咸味食物、装饰得十分艳丽的小吃统称为canape。
鸡蛋也可以做酒会小吃,称为deviled egg(魔鬼蛋)。白煮蛋煮得老一些,所谓hard boiled,对半切开,蛋黄掏出来另加mayonnaise(美乃滋)、mustard(黄芥末酱)等调料混合均匀。最要紧的是千万不能把蛋黄混合酱简简单单地放回蛋白里面,一定要用裱花袋挤出来,才能把一颗普普通通的鸡蛋做成吃不起的样子。
魔鬼蛋可以做出许多花样,不但能搭配不同的酱料,还可以在蛋黄酱上面再点缀些好吃又好看的食材,可以高端如鱼子酱,也可以亲民如酸黄瓜丁。不少酒会上的魔鬼蛋都是一个大盘子里面装着各式花色。这时候别试图每样都尝一点,还是留着肚子尝尝别的为好。
烤制出来的夹馅小面包卷是酒会上的常客。用一小块面皮包裹一小截香肠,面皮只需要随意一卷,香肠两头都露在外面,烤好以后面皮膨胀成面包状。这东西个头不大,一口两口吃一个,但名字却很“大”——它叫pig in a blanket(毯子包猪)。港式面包房有类似的出品,名为肠仔包。
如果把面包皮换成酥皮,就是一大类puff pastry(酥皮面点)。最常见的是Brie puff pastry(布里奶酪酥),其中的Brie是一类以产地命名的法式奶酪,口感绵软香味浓厚。这款酥皮点心可咸可甜,加cranberry(蔓越莓)加mushroom(蘑菇)味道都不错。
要说“裹”,除了用面皮酥皮,bacon(培根)也可以裹一切。Bacon wrapped scallop(培根卷带子),bacon wrapped sausage(培根卷香肠)都很常见,把外面的培根烤得焦脆,香味渗入里面的带子、香肠中去,非常好吃。如果嫌太油腻,bacon wrapped asaragus(培根卷芦笋)则浓淡得宜,热烈中透着清爽。而甜咸相间层次丰富的bacon wrapped dates(培根卷红枣)更是人间美味,把硕大的红枣剖开去核,填入芝士,再裹上培根烤制,入口由脆到软,吃完之后唇齿留香。
2. 酒和芝士
Wine and cheese(酒和芝士品鉴会)是另一种形式的酒会,通常以葡萄酒为主,没有或少有其他酒水饮料,讲究不同的酒与不同的芝士搭配,食物少而精,口味清淡,以不破坏酒和芝士的本味为度。
红酒的讲究读几本书上几门课都说不完,我身边有许多加拿大本地人,非常喜欢葡萄酒的,就算不是每天至少也是每周几次要品酒的人,说起酒来也有许多疑惑,自己跑去上品酒课程。所以,喝什么酒,我这里就不谈了。如果你去的不是以品酒而是以社交为目的的酒会,你就跟着别人喝吧。
还是来看看食物。芝士自然是重中之重,什么酒配什么芝士是有一定讲究的,说起来可能天花乱坠,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口味。大体上说,葡萄酒与芝士的搭配跟酒与肉的搭配有一点相似之处——佐餐酒通常是红肉配红酒、白肉配白酒,那么跟芝士的搭配原则也是味重的酒配味重质坚的芝士,味轻的酒也就搭配淡雅柔嫩的芝士。
比如Parmigiano Reggiano(帕尔马奶酪)是一种很硬的芝士,意大利餐厅里常有大如车轮的帕尔马奶酪陈列其间,看上去像个釉质坚硬的陶罐。这种芝士就比较适合味道稍重的红酒,比如Cabernet Savignon(赤霞珠),Pinot Noir(黑皮诺)等。咬一口芝士,一定要大口咬,再来一口红酒。这时候你就会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浓烈在口腔里层层递进互相包裹,而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却又不是烈火烹油锦上添花那种炽热,更像是一边听着贝多芬一边看着毕加索,同样强烈的冲击从两个不同维度向你袭来。
体质和口感都非常柔软的那些芝士,比如前面提到的Brie(布里奶酪),白如玉,凝如脂,入口若有若无,就需要搭配欢快跳跃的Champagne(香槟)、sparkling wine(汽酒),让气泡的翻腾来挑动虚无缥缈的奶香。或是搭配Resiling(雷司令)这种果香浓郁、口感偏甜的白酒,让酒香在淡淡的奶酪底味之上自由地舞蹈。更妙的是,雷司令通常unoaked或lightly oaked(没有或少有橡木味),不少雷司令甚至连装瓶都不加橡木塞而是用螺旋瓶盖,味道自然更加清新,免得酒与Brie的眉来眼去中跑出个橡木味来横插一刀。
至于那些味道刺激与众不同的芝士,比如blue cheese(蓝纹芝士),最好搭配那些full bodied(酒体厚重)的红酒,才不会互相抢味。葡萄酒的body(酒体)是一个玄而又玄的概念,尽管有“科学派”声称可以用单宁等化学成分的含量来辨别酒体的不同,但多数品酒人士仍然倾向于通过主观感受来区分full(厚重)、light(轻盈)、medium(居中)等不同的酒体。
说了半天,其实喝酒吃东西还是适口为佳,真不用那么多讲究。有一次我去酒类专卖店,有新产品促销试饮。有免费的酒我当然是不喝白不喝,没想到尝完之后那人非要让我说说感想。我搜肠刮肚把我知道的品酒术语全想了一遍,怕露怯没敢说,最后两眼望着天花板装作深沉地从牙缝里挤出一句"easy to drink"(容易入口)。这话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谁知促销员听了如获至宝,说还没人说过这话,连忙拿笔记下来。
有了这次经历,我再也不去看酒瓶上的标签,只要自己喝着舒服就行。至于芝士也可以随心所欲,怎么搭配都有道理。
说到佐酒的食物,cracker(饼干)再次登场。在wine and cheese酒会中,cracker以其出水芙蓉般的清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小的饼干,薄薄的吃了不占肚子,淡淡的微咸不会抢味道,这样单纯的口感,非常适合用来中和那些过于浓烈的刺激。尤其是在wine tasting这种以品酒为目的的酒会中,因为需要在短时间内品尝几种不同的葡萄酒以分辨其中各种细微的差别,低盐、没什么味道的苏打饼干绝对是在两种酒之间切换时最好的口腔清洁剂。
如果不是wine tasting(品酒),而是美酒与美食并重的wine and cheese(酒和芝士酒会),饼干常会有很多选择,各种口味,还会配以Dijoin(第戎芥末酱)、jam(果酱)等,可以作为芝士之外又一种佐酒小食。
坚果自然也是下酒的好东西,各种腌肉cold cut(冷切拼盘),点缀一些坚果,就是酒会上很棒的小吃拼盘。Dried fruits(干果)也很受欢迎,其中最常见的是fig(无花果)和apricot(杏)。
新鲜水果也是wine and cheese酒会上的常客,差不多所有的时令水果都可以,只是在搭配上需要有所选择。Grape(葡萄)与葡萄酒放在一起并不会让人生出“煮豆燃豆萁”的感慨,反倒让葡萄的香味在本体与酒体之间层层叠加。
更棒的是,葡萄跟芝士组合在一起,特别是aged cheddar(熟成车打芝士)、goat cheese(山羊芝士)这类味道比较重的芝士,一大口芝士一小颗葡萄,味道和香味两个方面都能产生丰富的层次感。这时候再抿一口酒,那简直是神仙一样。
同样十分流行的还有各种浆果,rasberry(红莓)、blackberry(黑莓)、blueberry(蓝莓)都可以,甚至味道浓郁的cherry(车厘子)也很好,尤其是夏天这些水果大量上市的时候跟带有果香、入口比较轻盈的红酒搭配,别有一番风情。Strawberry(草莓)也是可以的,但我个人觉得草莓水分太重,会冲淡酒的滋味,个头又大,难免喧宾夺主。
Orange(橙子)、grapefruit(西柚)、mandarin(橘子)等柑橘类的水果味道比较刺激,而且偏酸,如果跟本身酸味相对较浓的红酒搭配,尤其是那些单宁含量较高的full bodied(酒体厚重)的红酒,会有一点涩口的感觉。但如果搭配白酒,特别是冰镇到合适温度的带有果香的白酒,则会十分清爽。要小心的是柑橘类水果多少会有一点回苦,喝了酒这种感觉更加突出,浅尝无妨,多了会影响整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