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柏拉图的知识论,我们得首先要理解柏拉图所拒斥的三种立场。
第一种:相对主义
典型的相对主义言论出自普罗泰格拉的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是这样反驳的:如果真如普罗泰格拉承认每个人的意见都是真的,那样他也必须要承认他的对手们的信念是真的,他们相信他错了。
也就是说,如果他承认那些相信他错了的人的信念是真的,那么他就得承认自己的信念是假的。
一旦相对主义者宣称说他们的意见比别人的意见更好,他们就等于放弃了他们的相对主义。
因此,柏拉图认为,并非所有的意见都具有同样的价值。
二,反驳感官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者主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源自于感官经验。
柏拉图是这样反驳的:
1,感官知觉仅仅给予我们赫拉克利特所描述的不断流变的世界,在这个领域,我们永远都不能自信的说什么是真的,因为它始终都处于流变之中。
因此,在一个时刻,真的东西在后来的时刻将会成为假的。由知觉而来的所谓知识太过转瞬即逝,无法被认真对待。
2,知识的对象必须是某种普遍的东西,我们可以在一种不变的描述或定义中把握它。如果语言指向的仅仅是物质世界里不断变化的特殊事物,那么我们所使用的术语含义也会是处于流变中的语言,就会失去作用,因此,我们是通过普遍的概念而获得理解的。
三,知识不是真信念
最后,柏拉图坚持把知识和信念严格的分开信念,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但知识必须始终是真。
但真信念不一定是知识,信念相当于是某种没有被捆绑经验对象的逻辑,比如一个会背诵毕达哥拉斯定律的小男孩,他并没有完全理解该逻辑,只是死记硬背,这种信念就称不上知识。(真理观的雏形:即知识与对象符合)
柏拉图在对三种理念的反驳中,基本上自己的知识观就得以成型。那就是他的(共)相论:
一,普遍的共相是知识的基础。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具有以下特点
1,客观的
2,感官无法把握的
3,普遍的
4,不变的
5,基于理性理解的
至此,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感官经验世界已经可见一斑。
柏拉图认为,特殊的事物归属于一系列稳定的,普遍的范畴之中,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可能谈论任何事情,也不可能辨认他们。
例如,张三,李四和王五是不同的个体,但我们可以用人这个普遍的术语来指代他们中的每一个。
又或者硬币戒指花冠行星轨道全部具有圆形这一普遍者。
玫瑰,贝壳,人,日落,油画全部具有美这一普遍者。
等等的例子可以举出无限多特点,就是特殊者会生成变化消亡,但普遍者则居于一个永恒的不变的世界。
花卉由花苞长成成为美丽的花,然后褪色变丑凋谢,然而美这个普遍者则永远都保持不变。
这个普遍者就是共相。
柏拉图常常使用理念(idea)这个术语来讨论知识的对象,因此这些讨论所涉及的内容有时也被称为柏拉图的理念论。
然而不幸的是,英语中的idea 一词也指一个人的心灵的主观内容。在该词的意义上,如果你失去了意识,你的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
但是柏拉图的理念,这种实在是独立于认识他们的心灵而存在的。根据柏拉图的解释,即便不存在圆形的对象,没有人想到过圆形,圆形的客观几何属性,也依然存在,等待着被发现。
因此,柏拉图用了另一个术语来表示理念,那就是共相(forms)。
(未完待续)